以前,对于农村娃来说,下塘摸鱼抓虾是童年的一大趣事,当时在农村的小河、池塘、沟渠里,藏着不少身形小巧的“小杂鱼”。
然而,它们因个头小、处理麻烦,常被村民捞来剁碎喂鸭子,是名副其实的“饲料鱼”。
可随着人们对天然食材的追捧,这些曾经的“边角料”摇身一变,成了餐桌上的香饽饽,有的甚至身价翻倍,贵到让人咋舌。今天就来聊聊这5种鱼,看看你吃过几种?
第一种是斗鱼!
也叫它中国斗鱼,可是过去多不这么叫,多是叫它的俗称,我家乡叫它“草鞋底”,这也曾是农村孩子的“童年玩伴”,也是如今的“观赏新贵”。
图片
斗鱼通体色彩艳丽,公鱼更是有着飘逸的鱼鳍,好斗的性格让它成了小时候的“斗架宠物”。
过去,村民嫌它没肉,捞到了要么扔要么喂鸭,谁也没想到,如今它成了观赏鱼市场的热门品种。
尤其是品相好的野生斗鱼,花纹独特、色泽鲜亮,一条能卖到几十元,比普通观赏鱼还受欢迎,不少人专门到农村小河里寻觅它的踪迹。
第二种是黄鸭叫!
学名黄颡鱼,因捞上来的时候会发出“嘎嘎”的叫声酷似鸭子而得名。
![]()
图片
它体型不大,浑身光滑无鳞,腹部呈黄色,肉质却异常鲜嫩,刺少肉细,无论是炖汤还是红烧,都是难得的美味。
过去,农村河里的黄鸭叫随处可见,因为它比较危险,身上有毒刺,扎到很危险的,好多人不喜欢它!
捞得多了吃不完,就用来喂鸭。如今,野生黄鸭叫越来越少见,市场价格一路飙升,一斤能卖到二三十元,成了饭店里的招牌菜,不少人专程下乡,就为尝一口野生黄鸭叫的鲜。
第三种是虾虎鱼!
农村人常叫它“趴地虎”,因喜欢趴在水底岩石或淤泥上而得名。
![]()
图片
它个头极小,最大也不过巴掌大,外形丑萌,过去被视为“无用之鱼”,是鸭子的“专属口粮”。
可谁能想到,这不起眼的小鱼,却是难得的“下酒菜”。
虾虎鱼肉质紧实、味道鲜美,用油炸至金黄酥脆,连骨头都能一起吃,越嚼越香。
如今,野生虾虎鱼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一斤能卖到四五十元,成了酒桌上的“硬菜”。
第四种是野生鲫鱼!
这也是过去农村最常见的“小杂鱼”之一,过去河里随处可捞,由于个头不大,浑身都是刺,多到吃不完就喂鸭。
![]()
图片
鲫鱼虽小,营养价值却极高,尤其是鲫鱼汤,汤色奶白、鲜香味浓,有“冬鲫夏鲤”的说法,冬天喝一碗鲫鱼汤,暖身又滋补。
如今,受环境污染和过度捕捞影响,野生鲫鱼越来越稀缺,尤其是个头大的野生鲫鱼,更是难觅踪迹,一斤能卖到二三十元,比养殖鲫鱼贵好多倍,成了人们进补的首选食材。
第五种是鳑鲏!
农村人常叫它“菜板鱼”,因体型扁平、形似菜板而得名。它色彩鲜艳,鳞片闪闪发光,过去因肉质细嫩但刺多,被村民当作喂鸭的“废料”。
![]()
图片
可如今,鳑鲏成了观赏鱼市场的“新宠”,更是餐桌上的“珍品”。
尤其是野生鳑鲏,去掉内脏以后,油炸着吃,味道非常美味。
更让人意外的是,就算是普通的鳑鲏也是论条卖,一条5-10元!
而品相好的野生鳑鲏,一条能卖到100多元,成了“小杂鱼”中的“天价鱼”,连不少城里人都专程下乡收购。
这些曾经喂鸭的“小杂鱼”,如今身价倍增,不仅反映了人们饮食观念的转变,更凸显了野生食材的稀缺性。
它们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农村人童年的回忆。希望大家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也能保护好生态环境,让这些“小杂鱼”永远留在农村的小河里,延续这份独特的舌尖美味。
你家乡这些鱼还多吗,你又认识几种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