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3日,《西游记续集》沙僧扮演者刘大刚病逝,让“师徒四人”的荧屏神话再添离别伤痛。
初代沙僧闫怀礼早已离世。
如今接力者也驾鹤西去。
剧组近年更是接连送别导演杨洁、如来佛祖朱龙广等多位主创。
这位从京剧花脸跨界的演员。
51岁接棒经典时,增重十斤、每日佩戴八斤头套十六小时。
用极致敬业延续了沙僧的憨厚形象。
他一生低调深耕,从梨园功底到影视配角。
再到家喻户晓的沙僧,以“诺出必行”的坚守诠释艺术初心。
如今故人渐去。
但那个肩挑行囊、默念经典台词的沙僧。
早已连同一代人的青春,成为跨越时光的文化印记。
![]()
沙僧谢幕,人间再失一经典
2025年11月3日,北京城中寒意初显。
一则讣告悄然传开。
中国内地一级演员、《西游记续集》中沙僧的扮演者刘大刚,于当日病逝,享年七十有八。
![]()
消息出现时,不少观众仍觉恍惚。
只因《西游记》系列角色早已深入民心。
沙僧那“肩挑重担、沉默寡言”的形象,仿佛昨日仍在荧屏之上。
直至11月7日,其生前搭档、“孙悟空”扮演者六小龄童转发家属讣告。
言“遵照遗愿,丧事从简”。
众人方知噩耗为真。
社交平台瞬间被“一路走好”的悼念与“大师兄,师父被妖怪抓走了”的经典台词刷屏。
满屏追忆皆为一代人的童年印记。
刘大刚之逝,不仅是一位演员的落幕。
更让《西游记》剧组的“离别名单”再添一人。
回溯近年,2025年8月2日,剧中如来佛祖扮演者朱龙广在北京病逝,享年八十六岁。
![]()
同年6月4日,一人分饰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二十余角的叶以萌,亦因病离世,享年八十岁。
![]()
再往前数,2023年2月20日,副导演任凤坡辞世。
他曾饰演的黄袍怪、灵吉菩萨深入人心。
![]()
2022年10月19日,白骨精老妇扮演者刘惠明病逝。
![]()
2017年4月15日,该剧导演杨洁撒手人寰,享年八十八载。
如今刘大刚驾鹤西去,与2009年4月12日病逝的初代沙僧闫怀礼重逢于九泉。
“师徒四人”的荧屏佳话,在现实中只剩“唐僧”徐少华与迟重瑞、“孙悟空”六小龄童、“猪八戒”马德华在世。
不免令人慨叹“岁月无情,经典难留”。
其生前最后一段公开影像,见于2025年9月某活动现场。
彼时的刘大刚已身形消瘦,脸颊深陷。
往日荧屏上魁梧的沙僧模样不复存在。
需人搀扶方能行走,所穿西装因体重骤减而显得松垮。
工作人员私下透露,“刘老师彼时身体已不适,早该入院休养,却因提前应允活动,坚持到场,直至活动结束才肯离去”。
这份“诺出必行”的敬业,恰如他当年塑造沙僧时的执着。
昔年拍摄《西游记续集》,为贴合角色增重十斤,每日佩戴八斤重的头套十六小时,
额头勒出血痕亦不抱怨。
这份对艺术的敬畏,终其一生未曾更改。
刘大刚一生深耕表演,不求名利。
即便凭借沙僧一角家喻户晓,亦始终低调行事。
鲜少出现在娱乐八卦之中。
如今他悄然离去,未留过多遗言。
唯以“从简治丧”的遗愿,为自己的艺术人生画上句点。
而他塑造的沙僧形象,与那些藏在角色背后的坚守。
终将随《西游记》的经典画面,永远留在观众心中,成为跨越时代的文化印记。
![]()
从梨园花脸到影视新人:刘大刚的艺术筑基之路
刘大刚的艺术生涯,并非始于影视镜头前,而是扎根于京剧舞台的方寸之地。
1947年5月18日,他生于北京。
自幼便被戏曲舞台上的锣鼓声、唱腔声吸引。
常趴在戏院门口,眼巴巴望着台上角色的举手投足。
这份痴迷为他日后的从艺之路埋下伏笔。
及长,15岁的刘大刚如愿考入戏曲学校,专攻京剧“花脸”行当。
此乃京剧“生旦净丑”四行中的“净角”,以面部勾画浓墨重彩的脸谱为特征。
多扮演性格刚烈、相貌魁梧的男性角色,如包拯、张飞、李逵等。
花脸行当最是吃功夫,需兼具洪亮嗓音、扎实身段与充沛体力。
刘大刚每日清晨五点便起身练功。
吊嗓子至口干舌燥,踢腿、翻跟头、练身段直至汗湿衣袍。
数十年如一日,未曾有过半分懈怠。
据其早年同事回忆,他练功时极为较真。
一个“亮相”动作反复打磨,一句唱腔反复锤炼。
直至身段挺拔有力、唱腔字正腔圆方肯罢休。
这份“钻劲”让他在京剧舞台上逐渐崭露头角。
成为圈内认可的优秀花脸演员,也练就了他“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敬业底色。
时光流转至20世纪90年代,此时的刘大刚已近半百之年。
却不愿困于舒适圈,决意跨界涉足影视领域。
彼时影视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对有表演功底的演员需求渐增,这为他提供了转型的契机。
1993年,他迎来影视首秀。
在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中饰演一名假少林僧人。
![]()
虽是戏份不多的配角,他却丝毫不敢马虎。
提前研读剧本,琢磨角色神态举止。
将京剧表演中的身段功底融入角色。
虽镜头有限,却给观众留下初步印象。
同年,他又在台湾古装剧《戏说慈禧》中饰演郑王,首次尝试历史人物角色。
为贴合角色的王侯气质,他查阅史料了解郑王生平,调整自身言行举止,力求还原人物形象。
1994年,刘大刚迎来影视生涯的重要节点,参演央视版《三国演义》,在剧中饰演孙綝。
孙綝乃三国时期吴国权臣,性格专横跋扈。
![]()
与刘大刚此前饰演的正面角色反差极大。
为演好这一角色,他反复研读《三国志》中关于孙綝的记载,分析人物心理。
将其骄纵、狠辣的特质通过眼神、语气细致呈现。
虽戏份不及主角,却凭借精彩表演获得剧组认可。
同年,他还在金庸武侠剧《书剑恩仇录》中饰演据说是洪承畴儿子的康熙。
康熙作为一代帝王,既有威严庄重的一面,也有细腻复杂的内心。
刘大刚在表演中平衡两种特质,让角色更显立体。
1995年,他在神话剧《观世音传奇》中饰演如来佛祖。
又在刘晓庆主演的历史剧《武则天》中饰演韩瑗。
韩瑗乃唐朝忠臣,性格耿直,因反对武则天被贬。
刘大刚通过沉稳的表演,展现出角色的忠义与不屈。
短短数年,刘大刚从京剧舞台跨界至影视领域。
先后饰演僧人、王侯、权臣、帝王、忠臣等多种类型角色。
虽多为配角,却在每一个角色中积累经验,熟悉影视表演的节奏与技巧。
为日后塑造“沙僧”这一经典角色奠定了坚实基础。
![]()
正如业内人士所言,他的转型并非“一时兴起”。
而是凭借京剧舞台积累的表演功底,一步一个脚印走出的道路。
这份踏实与坚持,恰是他日后艺术之路走得长远的关键。
![]()
51岁接棒沙僧:经典背后的坚守与时代叹息
1998年,央视筹拍《西游记续集》。
一则难题横亘在导演杨洁面前。
初代沙僧扮演者闫怀礼因身体抱恙,无法再续演这一角色。
而沙僧作为“师徒四人”里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
其憨厚沉稳的形象早已刻进观众记忆。
寻得合适人选接续经典,成了剧组彼时的头等大事。
彼时的杨洁,已凭借1986版《西游记》奠定业内地位。
她对角色的要求素来严苛。
既需演员贴合角色气质。
更要能扛住外景拍摄的艰苦。
有人向她举荐刘大刚——这位曾在《三国演义》中饰演孙綝、《武则天》中扮演韩瑗的演员。
虽多为配角,却总以扎实的表演留下痕迹。
杨洁见刘大刚身形挺拔,又有京剧花脸行当练就的沉稳气场,便邀他试镜。
谁曾想这一试,竟让“沙僧”的形象在荧屏上得以圆满延续,更成了刘大刚艺术生涯的重要转折。
![]()
初接角色时,刘大刚面临的挑战远超预期。
他彼时身形偏瘦,与观众印象中“肩挑行囊、体格魁梧”的沙僧相去甚远。
为贴合角色,51岁的他硬是以“笨办法”开启增肥计划。
每日五餐雷打不动,早餐三大碗包子配粥。
上午加餐面包牛奶从不落空。
午餐两碗米饭配足量肉食。
下午还要补些水果点心。
晚餐更是吃到腹胀才停。
他后来受访时笑称:“那段时间看见吃的就犯怵,但一想到沙僧的样子,还是咬着牙往嘴里塞。”
三个月下来,他硬生生增重10斤,终于有了角色该有的敦实模样。
比增肥更磨人的,是沙僧造型的“重量考验”。
角色的头套由假发、胡须与装饰组成,整体重达8斤。
且需从清晨6点化妆佩戴。
直至深夜10点收工才能摘下。
每日佩戴时长超16小时。
头套的松紧带恰好勒在额头,时间一长便留下深深红痕。
有时拍摄强度大,红痕甚至渗出血丝。
化妆师心疼他,想调整头套减轻负担,他却摆手拒绝:“没事,勒紧点才稳,不能因为这点疼耽误拍摄。”
收工后摘下头套,额头上的印子往往几小时都消不去。
他却从不抱怨,只说“习惯就好”。
拍摄过程的艰辛,更是如今影视行业少见。
《西游记续集》多在外景取景,云南的山林、四川的河流都是常去之地。
当时没有先进的威亚设备与后期特效,许多动作场景全靠演员硬扛。
有一场戏需沙僧从三米高台跳下。
刘大刚虽有京剧功底,却已年过半百。
剧组提议找替身,他却坚持自己来。
“沙僧是我演的,动作神态得连贯,替身哪有我懂这个角色。”
他反复琢磨跳跃角度与落地姿势,确保既符合角色憨直的特质,又能保障安全。
这条镜头拍了十余遍才过。
落地时膝盖磕到石头。
他揉了揉便继续,事后才发现裤腿已渗出血迹。
这般敬业,让剧组众人无不敬佩。
2000年2月8日,《西游记续集》在央视一套首播。
收视率最高达30%,创下当年纪录。
刘大刚饰演的沙僧,既延续了闫怀礼版的质朴,又多了几分细腻。
肩挑行囊时的稳重、面对妖怪时的坚定。
都恰如其分,成了观众心中“最贴原著”的沙僧之一。
可谁曾想,这份经典的背后,藏着太多后来的遗憾。
2017年4月15日,导演杨洁在北京病逝。
![]()
这位一手打造《西游记》神话的导演,再也看不到“师徒四人”重聚的画面。
![]()
此后数年,剧中演员接连离世。
2009年4月12日,闫怀礼离世。
![]()
如今刘大刚也于2025年11月3日病逝。
让“两代沙僧”都成了回忆。
![]()
经典永存:刘大刚的落幕与一个时代的记忆回响
2025年11月7日,北京的初冬已带寒意。
六小龄童转发的一则讣告,为刘大刚的艺术人生画上了句点。
讣告言简意赅,“遵照遗愿,丧事从简”。
一如他生前低调的行事风格,不张扬,不喧闹,悄然告别了他深耕数十年的演艺舞台。
从1947年出生,到2025年病逝,七十有八的人生里。
刘大刚从京剧舞台的花脸演员,到影视圈的“黄金配角”。
再到《西游记续集》中家喻户晓的沙僧,每一步都走得扎实而坚定。
他这一生,没有太多名利的追逐,唯以“敬业”二字贯穿始终。
早年京剧练功,他清晨五点起身,吊嗓子、练身段,直至汗透衣衫。
中年跨界影视,他从龙套配角做起,研读剧本、琢磨角色,从不因戏份少而敷衍。
接演沙僧后,他增重十斤、每日佩戴八斤头套十六小时,哪怕额头勒出血痕也不抱怨。
这般“敬业奉献”的坚守,在如今快节奏的演艺行业里,更显珍贵。
看着《西游记》长大的我们,也早已不再年轻。
当年守在电视机前的孩子,为孙悟空打妖怪拍手叫好、为唐僧被抓走揪心、为沙僧默默挑担心疼。
如今或许已为人父母,在生活里扛起了自己的“行囊”。
我们曾为剧中唐僧与女儿国国王的“未竟之缘”叹息。
那句“若有来生”,藏着多少观众的意难平。
![]()
可现实里,“唐僧”迟重瑞并未与“国王”成双对。
而是与企业家陈丽华相伴多年。
这般剧情与现实的反差。
虽少了些浪漫色彩,却多了几分生活的真实。
![]()
有人说,《西游记》是一部“取经路”,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方得真经。
可现实里,每个参与其中的人,都在走着自己的人生“取经路”。
杨洁导演克服资金短缺、技术有限的难题,拍出传世经典。
刘大刚从梨园跨界,用坚守铸就角色。
而荧幕前看着《西游记》长大的我们,也早已不再年轻。
也在岁月里经历风雨,慢慢读懂剧中的坚持与成长。
有人说,《西游记》是一部“取经路”。
可现实里,每个参与其中的人,都在走着自己的人生路。
刘大刚用三年时间接棒经典,用一生诠释敬业。
如今,刘大刚虽已离去,但他塑造的沙僧形象,不会随时间褪色。
那个肩挑行囊、沉默跟在师父师兄身后。
遇事总说“大师兄,师父被妖怪抓走了”的沙僧。
会永远留在荧屏上,留在我们的记忆里。
当《敢问路在何方》的旋律再次响起。
我们会想起那个憨厚的沙僧。
想起刘大刚为角色付出的点滴。
如今他虽离去,可那个肩挑行囊、默默跟随的沙僧,终将永远留在观众的记忆里。
![]()
连同我们逝去的青春,一起成了岁月里的珍贵印记。
原来,一部好的作品,不仅能成为时代的印记。
更能串联起几代人的记忆。
让经典在时光里永远鲜活。
这,或许就是刘大刚与《西游记》留给我们最珍贵的礼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