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者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搜索招聘信息。
“只需要告诉机器自己的求职意向,就能精准获取大量招聘信息,真是太方便了。”近日,家住成华区华泰社区的居民朱强强来到社区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希望找一个与专业符合的岗位。
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朱强强通过“刷脸求职机”完成相关步骤后,系统迅速将符合要求的岗位信息推送到屏幕上。“不仅能实现‘人岗秒配’,对于求职不成功的,系统还会定期推送岗位信息,做到求职服务‘不断线’。”华泰社区就业服务专员刘红说道。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近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就业领域改革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实施意见》,提出推广“蓉易就业”服务模式,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形成“城市15分钟、乡村5公里”就业服务圈。
“‘蓉易就业’服务模式是成都市就业工作的创新性举措,由人社、社工、政法、财政、城运等多部门联合实施。截至目前,成都已建成‘蓉易就业’服务站2474个,7.02万名网格员已协同就业服务专员、专业服务机构累计服务214.95万人次。”成都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家门口”服务站全面铺开。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综合便民中心、社区综合体等基层服务平台,在全市嵌入式建设“蓉易就业”街道站165个、社区站2162个,提供职业指导、失业登记、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就业创业培训报名、职业介绍等标准化、普惠型公共就业服务,方便劳动者就地就近求职。
“特色化”服务站建好建强。在高校及技工、中职院校建设高校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站56个,累计服务毕业生49.72万人次;在产业和企业等发展要素集聚的产业园区建设园区站19个,提供及时精准高效的人力资源服务;在农民工求职用工集中区域建设零工站50个,集成提供候工休息、技能培训、劳动维权等服务功能。
“场景式”服务站拓展空间。探索优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就业服务,在客流量较大的机场、车站建设网约车司机暖心服务站6个,开展“人社巡回服务”等活动10场,惠及司机1000余人次;探索在通勤生活场景植入就业元素,建成“枢纽站”9个、“商圈站”7个,集成发布岗位信息和人才政策,推动城市“流量”变“留量”。
此外,今年全市“蓉易就业”服务站点还引入94家优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参与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提供创业扶持、职业指导、实习见习等专业化增值服务32.02万人次,筹集发布岗位资源96.66万个,协同举办“小而精、专而优”招聘会1160场,实现市场“天天招”、街道社区“周周招”;联合开展创业沙龙、技能培训、职业指导等活动993场,营造就业创业良好氛围。
“接下来,我们还将结合‘15分钟社区幸福生活圈’建设,加快推进‘普惠型+特色型’站点服务体系建设,提质‘就业+创业+培训+用工’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持续提升就业服务能力。”成都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