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联合国相关机构的表决结果一出来,不少人都盯着那个特殊的弃权票——14票一边倒赞成,唯独中方选择了弃权,这波操作让很多人摸不着头脑:为啥不跟着多数走,也不直接反对?其实把咱们代表后续的表态掰开揉碎了看,里面全是深思熟虑的考量,既没丢原则,也没堵后路。
![]()
咱们代表的发言里,明明确确提了两次“遗憾”,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第一次遗憾,是因为这份决议草案没顾全叙利亚的实际安全局势,也没好好平衡当地长远利益和现实需求,没把各方合理的顾虑都考虑进去;第二次遗憾,是提案方没充分听取其他成员的意见,明明还有不少分歧,就着急为了自己的议程推进表决,这不符合商量着来的规矩。但即便有这两大遗憾,咱们也没直接投反对票,核心原因之一,是决议里有个关键内容说到了点子上——明确要求叙利亚方面兑现相关承诺,打击那些长期在当地盘踞、还可能跨境带来潜在影响的极端势力。要知道,这个极端势力早就被国际社会列为重点打击对象,它在当地的活动不仅搅得当地不得安宁,对咱们的安全环境也存在潜在风险,决议把这一条写进去,等于是守住了最核心的底线。
![]()
而且咱们的立场从来不是一刀切,而是“留有余地,看实际行动”。现在相关监管名单上还有80多个相关实体、250多名相关人员,之前的各项监管措施依然有效,不是说解除部分制裁就万事大吉了。后续就看叙利亚方面能不能拿出真真切切的行动,制定实实在在的方案,在打击极端势力上做出看得见的成效。要是做得好,国际社会自然会继续提供支持;可要是回避核心问题、没什么实际进展,咱们完全可以和其他成员一起,推动相关机构强化监管,没必要现在就把对话的大门彻底关上。
![]()
再者说,14票赞成的结果,说明多数成员都认可“逐步缓和叙利亚局势”这个大方向。要是咱们单独投反对票,很可能会被别有用心的人扣上“阻碍共识”的帽子。弃权这一步走得很巧妙:既通过强调“遗憾”把咱们对决议缺陷的态度说清楚了,也没和多数成员站到对立面,给未来继续理性讨论相关议题留足了空间,这也是对相关机构决策机制的尊重。
说到底,中方的弃权票,不是模糊立场,而是清醒的权衡:底线不能破,原则不能丢,同时也不放弃推动局势向好的可能,既考虑了当下的实际情况,也为未来留了后手,这才是真正负责任的选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