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今年54岁,离退休还有11年,却先被职场‘退休’了。
![]()
![]()
这不是段子,是2023年人社部刚拍在桌面上的数据:35-45岁再就业平均要花6.8个月,比两年前整整多出36天。
换算成房贷、学费、老人住院费,每一天都在烧钱。
更扎心的是,智联招聘同步补刀——每4个70后就有1个在简历关被“年龄”两个字直接刷掉。
但故事还有B面。
过去12个月,阿里、京东的“银发人才计划”悄悄把1.3万名70后拉进直播间、运营岗、数据标注中心,起薪8k—15k,比很多应届硕士高;国家“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给70后发了1200万张培训券,最抢手的数字化管理师考证,42%的座位被70后霸占;清华园的“银发旁听生”名额,去年暴增40%,抢课画面堪比春运。
一边是“年龄歧视”,一边是“经验溢价”,70后正站在职场的分水岭:再往前一步,是“没人要的老员工”;往旁边挪一步,就是“数字老师傅”“AI训练师”“适老化产品经理”——名字听着像科幻,其实招聘网站已经挂出月薪1.5万+。
今天这篇文章,不灌鸡汤,也不重复“终身学习”四个字。
把最新政策、企业真招、能落地的转型路线一次性拆给你看:哪些岗位真的在抢70后?
怎么把30年经验打包成AI能吃的“数据罐头”?
手里只有高中文凭,如何6个月拿到国家补贴的“健康管理师”?
读完就能开干。
一、先认清新敌人:AI不是来抢饭碗,而是来“挑食”
麦肯锡刚给了一份“岗位死亡名单”——到2025年,搬运、贴标签、简单装配这些纯体力活,45%—60%将被机器吃掉。
物流龙头顺丰已经试点“人机协作”,原来一天爬楼送120件快递的小哥,现在守着一台智能柜机,负责补仓、维修、教老人扫码,单量减半,工资反涨800元。
秘诀只有一句:把“体力”升级成“运维+服务”。
制造业更直接。
长三角一家做轴承的隐形冠军,把30年工龄的“老班长”请进办公室,不用他拧螺丝,只要戴上耳机对着屏幕说:“听,这台主轴声音不对,大概率缺油。
”一句话被AI录成数据,喂给设备,算法下次自动预警。
公司给他新头衔——“数字老师傅”,月薪1.8万,年底还分红,因为这条算法模型一年帮老板省下370万停机损失。
结论:AI只消灭“动作”,不消灭“判断”。70后最值钱的是“听过、看过、修过”的直觉,把它转成数据,你就从“被替代”变成“训练替代者的人”。
二、国家把“培训券”塞到你手里,别让它过期
很多人以为补贴培训是“割韭菜”,其实券已经发到社保卡里,只是多数人不知道在哪刷。
打开“掌上12333”App—技能提升—输入身份证,就能看到额度:初级工1000元、中级工1500元、高级工2000元,考过直接打银行卡,0套路。2023年最火的三个证,70后报名占比惊人:
1. 数字化管理师:学的就是用Excel Power BI做报表,把老师傅的“感觉”变成老板看得懂的曲线,培训周期6周,考试只考机试,通过率78%,毕业平均薪资涨30%。
2. 健康管理师:国家卫健委发证,主要跑去给社区老人量血压、建档案,一节课教你“怎么让老人听你的话”。
社区、保险公司、养老院都在招人,时薪60—120元,时间自由,适合陪娃高考的家长。
3. 短视频运营:别笑,抖音“三农”赛道50岁以上创作者一年涨了4倍,教别人腌酸菜、修拖拉机,带货佣金比白领月薪高。
培训只教你三件事:写50字钩子文案、剪30秒视频、投100元DOU+,一周就能开号。
一句话:券年底清零,别嫌麻烦,当它是“国家发的红包”,领了就等于白捡2000块。
三、企业真缺人:把“年龄要求”偷偷改成“经验要求”
打开BOSS直搜,输入关键词“老师傅”“顾问”“适老”,你会看到神奇一幕:京东招“银发质检师”,要求“20年家电维修经验,会用微信拍照”,月薪8k—12k;阿里健康招“长者体验官”,工作就是假装爷爷用App,把找不到的按钮截图,日薪800元;北京一家做外骨骼机器人的公司,开价2万/月,只要“能听懂东北方言”的70后,帮他们把方言指令转成普通话数据。
逻辑很简单:中国60岁以上人口2.8亿,老板们终于发现“给老人用的东西,得让老人来试”。70后恰好是“会打字、能上网、懂老人”的三夹板人群,比90后更懂老人,比真老人更懂互联网,成了“适老化”里最稀缺的翻译层。
四、没有文凭?
把“朋友圈”变“简历”
领英最新数据:70后通过社交媒体拿到订单、工作、合伙机会的比例,一年涨了67%。
听上去像玄学,其实套路就三步:
1. 把头像换成正面证件照,昵称改成“30年数控老师傅-王铁柱”,背景挂一张你在车间和设备的合影,瞬间比“岁月静好”可信。
2. 每天发一条“故障日记”:一张设备图+一句“这台主轴异响,我换轴承顺序先左后右,声音降了3分贝”,文字越短,越像高手。
3. 加三个行业群:设备维护群、二手机床群、同城机加工群。
群里有老板发“谁懂德国老西门子系统”,你回一句“我1998年调过”,私聊立刻飞过来。
第一单哪怕只给500块,记得让老板在群里夸你一句“老王真懂”,这就是你的“区块链式简历”,谁都能查,改不了。
五、提前11年布局:把“养老”变成“享老”
别等退休才想出路。
国家“银发经济”规模现在7万亿,2035年翻一倍,岗位缺口最大的不是护工,而是“懂行的中间人”。
举个例子:北京朝阳区一家高端养老社区,招“退休规划师”,要求“50岁以上、有管理经验、子女已上大学”,工作就是陪同年入百万的60后老头挑养老院、选保险、安排旅居,底薪1.2万+提成,最高月入6万。70后陪60后,就像老司机带新司机,聊得来、信得过。
路线图给你画好了:今年先考“健康管理师”,明年兼职做社区老年评估师,3年后把客户攒成名单,跳槽去养老社区当店长,手里握着100个高净值老人,你就是“银发房产中介”,卖的不是房,是“晚年解决方案”。
六、6个月行动清单
1. 本周:下载“掌上12333”,查自己技能券余额,预约“数字化管理师”线下班。
2. 第2周:拍3张工作照,发第一条“故障日记”,建50字个人签名模板。
3. 第4周:加3个行业微信群,每天水群10分钟,回答1个专业问题。
4. 第3个月:考下第一个证,把证书编号写进微信昵称,立刻涨身价。
5. 第6个月:在简历“自我评价”里删掉“吃苦耐劳”,改成“能用AI工具降低产线停机30%”,投10家“适老化”岗位,等电话。
结尾不喊口号,只提醒一句:退休政策已经延迟,70后注定要在职场再干11年。
与其被AI推着跑,不如把经验打包,先上车当“司机”。
今天不动,明年简历关还是“已读不回”;现在点一下“预约培训”,6个月后你就成了别人搜不到的“隐藏职位”唯一候选人。
命运不会奖励先知,只会奖励先动的人。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