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颖不是死在舞台,是死在自家跑步机旁——这句话我打了三遍才按下去,心里还是发毛。
![]()
一个写歌写到凌晨的人,被皮带卷走,颅内出血,连救护车都没赶上。
![]()
你我再忙,也扛不住机器翻脸。
广州警方盖章“意外”,可我知道,那台机器没坏,是节奏坏了。
屠颖习惯把BPM调到128,跟写歌一样精准,他忘了心跳不是鼓机,40岁的血管顶不住5分钟180步。
![]()
别笑他,我们也爱把“坚持”当勋章,把“咬牙”当励志,直到牙碎一地。
齐豫把演唱会挪到12月15日,票房捐给“音乐人健康保障基金”。
听着暖心,其实就是行业给自己买坟地旁边多摆一盆花。
![]()
音乐人最擅长的保险是熬夜写歌,最不擅长的是给自己买医保。
基金到账那天,记得查查名单,看有几个幕后名字能挤进去——大概率挤不进去,他们连发票都开不出。
未发表的三首曲子年底上线,公司说收益拿去奖新人。
![]()
我替新人慌:奖金刚够付一间排练室定金,却可能再复制一个“屠颖式作息”。
幕后圈子的潜规则是“先熬死,再封神”,封神那天,朋友圈九宫格黑白照,配文“永远怀念”,第二天该通宵还是通宵。
跑步机厂商连夜推送0.3秒急停装置,免费升级。
![]()
我量了量,0.3秒刚好够我脑子里闪一句“完了”,血还没滴到跑带。
医生补刀:40岁以上占外伤63%,因为老花眼看不清速度数字,又不好意思戴老花镜进健身房。
我把镜片度数调高25度,速度下调到7,旁边再挂一张便签:跑不动就跳下来,面子比命便宜。
![]()
ISO正在讨论强制头部保护,我脑补画面:未来跑步机配头盔,像骑电动车。
可头盔挡得住颅骨,挡不住通宵后的微血栓。
真正的安全装置是卧室门——把门一关,机器吃灰,歌明天再写,地球不会停转。
![]()
屠颖的追思会上,张信哲说“他最后一条信息是凌晨四点发给我的和弦走向”。
我没敢问那条信息回没回。
我们总爱把秒回当义气,把熬夜当勋章,把猝死当意外。
![]()
意外其实早就排队,只是名字叫“习惯”。
我把他的歌调到60BPM,慢到能听见心跳漏拍。
原来慢下来,旋律还在,人也能在。
![]()
今晚不写稿,去楼下散步,速度5,耳机摘了,听自己喘。
喘得丑,却活得像个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