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95后”小伙徐帆,用胶布将自己的双眼紧紧蒙住,带着他和伙伴“手搓”的AI助盲眼镜,走到上海街头,实实在在地用行动体验了全盲者的出行。他说,选择这样做,是因为他想用一种最真诚的方式验证,他和伙伴耗费数月打造的这款AI助盲眼镜,在实践中到底可不可行。 ![]()
“95后”小伙为助盲“手搓”AI眼镜
徐帆,1995年生人,AI个人开发者,在上海生活、工作、创业多年。
2025年10月,在上海杨浦区的街头,徐帆悄悄地做了一件大事。他用黑色的胶带,将自己的双眼粘住,在没有他人辅助的情况下,带着一副自己和伙伴王国宇“手搓”的AI眼镜,走过了多个街区。
黑暗带来了无尽的恐慌,声音被无限放大,街道的嘈杂和机动车呼啸而过的声音,感觉近在咫尺。蒙住双眼的徐帆,每走出一步,都需高度集中注意力。
徐帆这样做,并非一个年轻人一时间的标新立异。实际上,为了这次行动,徐帆已经准备了2个多月。他想用一种最真诚的方式证明:AI辅助视觉设备,确实能够在实践中成为盲人的第二双眼睛。
“向左”“右移”“保持直行”……在被胶布封住双眼的世界里,由徐帆和伙伴王国宇共同“手搓”出的AI辅助眼镜,是他唯一的依靠。
机械的系统声频繁地在徐帆耳边响起。AI眼镜将捕捉到的环境数据通过手机热点上传至云端服务器,利用徐帆和伙伴云端大模型Qwen-Omni API构建的实时环境感知系统,生成行动指令,实时指导着徐帆前进。
27分钟的时间里,徐帆成功穿过了4个街区、过了3个红绿灯。摘下胶布重见天日的那一刻,徐帆长呼一口气:长达2个多月的努力,值了。
![]()
做“迈出第一步”的人
制作AI助盲眼镜,对于作为创业者的徐帆和王国宇来说,是一件与常规工作截然不同的事情。
这个项目没有甲方、没有收益、没有模板和先例可供参考。它甚至根本不在徐帆和国宇擅长的领域。在制作这副眼镜之前,二人连电烙铁都没碰过,是彻头彻尾的硬件门外汉。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想为视障人群做点什么的内驱力,是支撑他们的唯一动力。
徐帆说,制作AI辅助眼镜想法的萌生,其实源自那些,出现在他介绍AI辅助视觉能力的视频评论区中的尖锐评论。在许多关于AI视觉能力的讨论区,总会出现这样的声音:既然AI这么强,为什么看不到盲人用它?
这些评论让徐帆和王国宇意识到,尽管AI辅助视觉的能力被反复称颂,但实际上,由于缺乏合适的产品,AI辅助视觉的红利,实际上并未真正造福于视障人群。
徐帆调研发现,目前,市面上的辅助视觉设备,要么昂贵,要么笨重、要么迟钝且缺乏主动性,无法满足视障人群对辅助视觉设备,在经济、轻便、低调、迅捷、智能等方面的需求。
以速度为例。徐帆发现,盲人的行动实际是非常迅捷的。传统环境感知设备每秒几帧的传播速率,完全无法满足盲人的实际生活需求。
为了契合视障人群的真实需求,徐帆和王国宇,将其新设计的AI助盲眼镜,实时的反馈频率,提升到了最高每秒20帧。同时,他们又花费了大量心思,将传统AI一问一答的交互模式,改变为更为主动的任务模式:即由大数据模型理解用户的语音指令如“识别盲道”,调度包含不同小模型的“工作流”,主动完成相应指令。
![]()
“我们意识到了大众对AI辅助视觉的期冀和这种期冀实际落地中,存在着许多沟沟壑壑。我们所做的,就是通过各种不同的方法。把这些沟沟壑壑,填充起来。”
尽管徐帆的描述很简单,实际上,想要填平技术落地过程中的“沟沟壑壑”,绝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在两个多月的开发过程中,徐帆和伙伴屡次碰壁,甚至数度濒临放弃。
“有一段时间,这个项目搞得我很痛苦。”徐帆说。但是,每当遇到貌似无法攻克的困难,徐帆总能刷到视障人群的消息。一种来自内心的声音支撑着他:“我想用身体力行的方式,证明技术真的可以改变生活。”
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这款廉价、轻便、小巧、迅捷且智能的AI助盲眼镜,最终被徐帆和王国宇“手搓”了出来。在徐帆展示测试效果的视频下方,有人这样评价这款眼镜的诞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他们勇敢地迈出第一步。”
![]()
将接力棒传递下去
和许多产品的创造者不同,徐帆和王国宇,并未急于为这副智能眼镜命名。不仅如此,他还将关于智能眼镜的全部数据,上传至了最大的AI开源社区——魔搭社区和github,供所有人下载。
“在当下这个阶段,它更像是个demo。我们希望和大家一起,对这个项目进行优化。”徐帆说。饱含创新属性、公益属性的项目一经上传,立刻引发了众多开发者的注意。作为一位开发者,徐帆收获了自己有史以来在魔搭和github上最多的点赞量。不知不觉间,他也拥有了自己曾仰望的“大神级”项目。
徐帆因此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开发者伙伴。三位分别具有硬件开发、大数据模型和后端经验的开发者,加入了共同优化AI助盲眼镜的队伍中。
“接下来我们一起优化这件事情,共同为爱发电。”徐帆说。
不知不觉间,徐帆和王国宇,两位独自探索的小微公益人,从两个人、一支队伍出发,通过在AI助盲的领域不断探索,吸引了更多技术达人,加入了用AI为盲人照亮前行路的队伍中。
“下一步,我们希望这台设备,能够更具有易用性、可用性、普适性。它能够嵌入导航功能,真正将视障者,从一个目的地,带领到另一个目的地。”徐帆说。
或许,到那个时候,这副集结着徐帆等公益开发者汗水的眼镜,会拥有一个自己的名字。这个名字,会成为众多视障者,独自出行时的忠诚伙伴。
始于善念成于果敢
2025年11月8日,在获悉徐帆、王国宇在AI助盲公益领域的努力后,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联合新闻晨报,为徐帆和王国宇颁发20000元小微公益行动者专项奖,勉励他们在公益助盲行动中继续前行。这是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联合媒体,颁发出的第11213份奖励。奖励词如下:
蒙上双眼,走上街头,只为看清视障者的真实困境。不为名利,只因一句“为什么盲人用不上”的追问,便与伙伴踏上从零开始的硬件攻坚。开源共享,他们让盲道有“光”,更让微小的善念在社群中汇聚成河。这不仅是技术的demo,更是一份面向未来的邀请函,邀请更多人接力这场科技普惠的征程。
![]()
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联合新闻晨报,为徐帆和王国宇颁发20000元小微公益行动者专项奖。始于一个善念,成于一次果敢。他们以“微小”见证伟大,精准回应着那些被忽视的细微需求,更呼唤着更多人,为困境群体开拓温暖光明的坦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