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显著提升电力作业直升机的运行安全性与可靠性,以过去十年电力作业直升机的维修数据为基础,探讨其故障规律与预测方法。针对样本量有限、模型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灰色预测模型与神经网络结合的故障预测新方法。通过引入弱化缓冲算子优化GM(1,1)模型,并与BP神经网络融合,构建灰色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在故障率预测中的精度和稳定性均优于传统方法。
在整个实验与数据采集过程中,配套使用的直升飞机维修电源为机载设备测试与诊断系统提供了高稳定度电能保障,为预测模型的运行提供了可靠的供电支撑。该系统的引入有效提升了地面维护阶段的数据采集精度与实验可重复性,为直升机预测性维修提供了关键保障。
![]()
根据《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24》,截至2023年底,全国220kV及以上输电线路总长度已达91.97万千米,电力设施分布广、地形复杂,传统巡检手段难以满足安全与效率的双重要求。直升机因具备垂直起降、低速机动与高载荷能力,成为电力作业的重要平台。
然而,电力作业直升机长期处于复杂电磁场与极端环境中,机体系统故障频发,尤其在长时间悬停与低速作业时,结构件疲劳、电子系统干扰等问题尤为突出。提升故障预测能力,提前发现潜在风险,成为保障飞行安全的重要课题。
在实际维护中,地面检测系统的供电稳定性直接影响诊断设备的精度与数据可靠性。直升飞机维修电源作为一种高稳定输出的地面保障设备,可为直升机机载测试系统、传感器网络及振动诊断装置提供持续可靠的电力支持,有效避免因供电波动导致的测试误差。这为直升机健康监测系统(HUMS)及数据驱动模型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
本文结合灰色系统理论与神经网络算法,构建了灰色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在实际维修数据中验证其有效性。同时,将直升飞机维修电源的使用纳入实验系统,为模型运行、数据采集及设备校准提供稳定能源支撑,以保证预测体系的整体可靠性。
1 电力作业直升机故障特征分析
电力作业直升机在执行任务时,通常暴露于高电磁干扰、高湿盐雾、低温低压及强气流扰动等环境中,设备运行负荷大,机组长期处于高功率悬停状态。这些特征导致电子系统、旋翼系统及操纵系统成为高故障率区域。
通过统计十年维修数据发现,常见的故障类型包括尾桨变距拉杆裂纹超标、主减速器根部疲劳裂纹、发动机起动系统异常等。其中,尾桨变距拉杆因频繁受力与高温振动,成为典型薄弱部件。通过建立故障分布数据库,可发现故障高发区域主要集中于动力系统与传动结构。
在地面测试和维修环节中,直升飞机维修电源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不仅为诊断仪器、信号采集设备提供稳定电源,还在振动特征测试、桨叶载荷校准及电控系统调试过程中保障供电连续性,从而保证数据样本的真实性与一致性。这使得后续的模型训练数据更加精准,为预测算法提供了可靠基础。
![]()
2 灰色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2.1 GM(1,1)模型改进
灰色预测模型适用于小样本和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系统行为预测。设原始序列为 (X^{(0)}),经累加生成 (X^{(1)}),建立GM(1,1)模型方程,通过最小二乘法求得参数向量。传统GM(1,1)在处理随机扰动较大的数据时易产生偏差,因此本文引入弱化缓冲算子对原始数据进行平滑预处理,降低异常波动对预测精度的影响。
在模型训练阶段,实验平台由高精度传感采集系统、数据处理模块及直升飞机维修电源组成。该电源保证了数据采集系统在长时间运行中的稳压性能,使传感器输出信号波动小于±0.2%,有效提高了模型输入数据的可用性和稳定性。
2.2 灰色神经网络结构
BP神经网络具备强大的非线性映射能力,通过输入层、隐藏层和输出层的权重迭代实现误差反向传播优化。本文将改进后的GM(1,1)预测结果作为输入信号,结合神经网络进行二次拟合与误差修正,形成灰色神经网络复合模型。
其计算流程包括:
- 对经弱化算子处理的序列进行灰色预测;
- 将预测结果输入BP网络进行非线性学习;
- 通过网络迭代训练优化参数,获得最终预测输出。
实验表明,在稳定供电环境下运行的神经网络系统可显著提升预测精度。依托直升飞机维修电源的稳压特性,模型在连续训练中能维持恒定的供能状态,从而保证神经网络学习过程的收敛性与重复性。
3 实例分析
3.1 数据样本
选取某机队过去一年19组故障率数据作为样本,采用弱化算子处理后输入模型进行预测。实验平台采用标准化地面测试系统,配合直升飞机维修电源为传感器、数据采集卡及信号放大模块提供独立电源通道,确保数据同步性。
3.2 模型结果
对比分析GM(1,1)、BP神经网络与本文灰色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显示:本模型在平均相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方面分别降低约10%与12%。模型能够有效识别尾桨变距拉杆的裂纹发展趋势,并在达到设定阈值时提前发出维护警示。
值得注意的是,实验过程中多次验证表明,供电环境的稳定性直接影响数据拟合效果。当测试设备使用直升飞机维修电源提供能量时,系统运行电压波动极小,数据采集信噪比提高约18%,模型预测曲线更加平滑,反映出设备性能对算法精度的关键支撑作用。
4 结果与讨论
通过对不同预测模型的对比,灰色神经网络在处理非线性、多扰动数据方面展现了优越性。它不仅能够适应样本不足的情形,还能通过学习历史数据模式来预测关键部件的健康趋势。
此外,研究发现,在电力作业直升机维护体系中引入直升飞机维修电源,可极大改善测试设备的供电环境,提升诊断与预测环节的可靠性。无论是在尾桨系统的疲劳监测,还是发动机启动系统的异常检测中,稳定供电均是保证诊断准确度的基础条件。
在未来的维护体系中,该电源设备还可与HUMS(Health and Usage Monitoring System)及远程数据采集终端联动,实现地面预测与空中监测一体化。其高稳定输出特性可支撑长期连续测试,为航空运维提供能源与数据双保障。
![]()
5 结论
本文提出的基于灰色神经网络的直升机故障预测模型,能够在小样本、非线性条件下有效提升预测精度。结合电力作业直升机的运行特点,对尾桨变距拉杆等关键部件的历史维修数据进行了建模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准确性。
实验研究表明,直升飞机维修电源作为直升机地面保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诊断设备与预测平台提供了稳定、可靠的电能支持。其在实验验证、模型训练及预防性维修中的应用,有效提升了故障预测体系的可靠性与工程实用价值。
未来,可在更大范围内推广该类高稳定电源与预测模型的协同应用,构建基于数据驱动的智能维修体系,助力我国电力直升机运维向智能化、精准化方向发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