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1月8日下午,中国国民党新任主席郑丽文受邀前往马场町纪念公园,参加统派社团举办的“50年代白色恐怖政治受难者追思慰灵大会”,缅怀吴石等隐蔽战线革命先烈,引发岛内轩然大波。
作为国民党主席,郑丽文出席该活动打破了延续数十年的政治禁忌,也让这场追思从民间记忆上升为政党层面的历史对话。
![]()
国民党主席郑丽文出席秋祭活动。
秋祭活动,引发争议。
“50年代白色恐怖政治受难者追思慰灵大会”由台湾地区政治受难人互助会主办,来自台湾各地的白色恐怖受难人及其家属和各界代表,每年都会前往台北市马场町纪念公园,缅怀先辈,祈愿未来。
今年的追思活动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两岸同心、振兴中华”为主题,因为国民党新任主席郑丽文的参与而备受瞩目。
![]()
活动现场,参加活动人员为牺牲烈士献花。
郑丽文:祭拜追思,打破沉默。
20世纪50年代,白色恐怖笼罩台湾,许多怀抱爱乡爱国情怀和改造社会理想的两岸进步人士被台当局逮捕,慷慨赴义,魂断马场町刑场。
近日热播剧《沉默的荣耀》主人公、为祖国统一大业牺牲于台湾的隐蔽战线功臣——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也在此英勇就义。
但是多年来,台湾方面一直对白色恐怖这段历史讳莫如深,对吴石等人也鲜有提及。
而如今身为国民党主席的郑丽文,高调参加相关祭悼活动,向包括吴石等革命先烈在内的、为祖国统一而牺牲的进步志士表达追思,公开强调上世纪50年代的白色恐怖是国共内战和冷战对峙造成的时代悲剧。
郑丽文在面对采访时公开表示,自己出席该活动是“希望两岸和解、和平,不需要再为自己的政治信仰付出代价”。
这种对历史的尊重与反思,无疑是当下台湾最需要的。这位国民党新任主席的选择,着实让人刮目相看。
民进党:公然跳脚,恶语相向。
面对郑丽文的突破性举动,民进党当局却反应激烈,公然跳脚。
民进党发言人戴玮姗点名批评,指责郑丽文上任后的首场公开行程竟是“向共谍致意”,称这“等同接受中共史观、配合统战操作”,并质疑郑丽文“到底是台湾的国民党主席,还是中国的国民党主席”。
民进党“立委”吴思瑶则痛批郑丽文“敌我不分、输诚媚共”,甚至不惜把民进党长年想要消解、避之不谈的蒋介石搬出来,称“让蒋委员长心寒”。
民进党当局,为何害怕?
这一系列的攻击“抹红”无疑暴露了民进党的集体恐慌,因为郑丽文的行动,触碰了民进党最不愿面对的真相。
怕历史真相曝光。
长期以来,民进党利用白色恐怖叙事塑造“受害者形象”,将国民党与大陆一并描绘为压迫者。
而郑丽文此次祭奠吴石将军等人,将那段“不能谈论的历史”重新代入台湾民众的视野,让人们意识到,许多当时被污蔑为“共谍”而遭处决的人其实是为民族解放、国家统一而牺牲的,这也给了岛内社会一个重视历史,正视历史的机会。
当“沉默的荣耀”不再沉默,民进党的片面化历史叙事也将彻底颠覆。
![]()
吴石将军户籍卡近日被公开,
恐“台独”叙事崩塌。
民进党执政八年来,一直将“抗中保台”塑造成核心政治逻辑,不仅篡改历史教材,管制新闻用语,还频繁以“国家安全”为由阻断两岸交流。
而如今郑丽文的举动狠狠击穿了民进党构建的“去中国化”叙事,用具体行动唤醒了台湾民众的历史记忆,并向世人传递出一个明确的信号,即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任何企图否认一个中国的图谋都无法得逞。
民进党害怕郑丽文戳穿“台独”谎言,推动国共两党对话,开展两岸交流合作,在岛内形成“盼和谈统”氛围,彻底打破其精心打造的“阻融抗统”铁幕。
忧执政地位不稳。
自民进党执政以来,台湾岛内经济增长持续疲弱,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社会信任感明显降低。执政失能之下,民进党只能刻意渲染“外部威胁”转移民众视线。
而如今郑丽文当选国民党主席后,提出的两岸关系主张获得台湾社会广泛共鸣,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认识到,“备战保台”只会带来灾难,和平交流才是民生福祉的根本保障。
国民党内部出现的“入党、归党潮”,更是充分印证了清晰明确的两岸立场对于凝聚民意、动员民众具有显著效果。
因此,民进党更加恐惧郑丽文以“九二共识”凝聚起台湾的主流民意,让民进党失去执政地位。
民族大势,合流无阻。
郑丽文祭拜吴石将军之举,看似是一场普通的追思活动,但实则是两岸关系发展到关键节点的必然选择。它深刻反映了在两岸关系发展的关键阶段,两岸同胞对于历史记忆的珍视、对民族大义的坚守。
郑丽文的行动打破了历史禁忌、明晰了政治立场、凝聚了民族共识,向外界展现了两岸同胞同心向统的强大力量。
反观民进党当局的无理指责与攻击,不过是“台独”分裂势力在穷途末路时的挣扎,既无法掩盖历史事实,也难以阻挡两岸渴望统一、共谋发展的强大民意。
近期,两岸交流合作持续升温,文化互动日益频繁。《沉默的荣耀》等文艺作品热播,进一步唤醒了两岸同胞深层的民族认同感,让“两岸同心、振兴中华”的共同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投诚APP”火爆两岸,吸引了数十万台湾同胞注册,生动说明了台湾同胞对两岸融合、迈向统一的热切期盼。
![]()
《沉默的荣耀》剧照。
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铭记先烈遗志、共促和平统一,是顺应历史大势、符合民族利益的必然选择。
马场町的风依旧在吹。七十五年前,吴石将军倒在那片土地上;七十五年后,郑丽文在那里鞠躬。
这一刻,历史与现实交汇——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从未改变,也不会改变。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