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男两女酒店开房,警察破门那一刻,有人裤子都没提好。” 刷到这条旧闻,评论区吵翻天:自愿也算犯罪? 别急,先摸摸口袋——聚众淫乱罪真能被“一删了之”吗?
删法条容易,删后果难。 有人拿“自由”当挡箭牌,却故意漏掉后半句:自由得先扛得住代价。 2018年北京“天上人间”案,组织者在微信群发“换伴”通知,一晚到场27人,现场搜出摇头丸、手机直播架。最后定罪的只有4个“群主”,其余23人按治安处罚拘留。 数据摆这儿:近五年平均每年250件判决,组织者占七成,真正“误闯”的不到一巴掌。 换句话说,刑法301条像一把细齿梳,只薅头羊,不割韭菜。
![]()
怕误伤?先问问医院。 中国疾控中心去年小范围抽样:群体性行为者梅毒阳性率7.8%,普通婚检人群1.3%,直接翻六倍。 更尴尬的是“隐形链条”——有人把聚众玩成“业务”,现场发小卡片,“外围”价目表写第二页。 真取消罪名,这些卡片只会从A4变铜版纸,因为少了最重的一道闸: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
别急着抄欧美。 德国刑法183条a、法国222-32条照样罚“公开猥亵”,只是换了个马甲。 美国各州更鸡贼:不立法,用“妨害风化”治安条例,警察想抓随时抓,罚款比税单还准时。 伊斯兰国家直接上鞭刑,咱没兴趣。 世界地图摊开,所谓“自由主义”也只是一半国家在桌面打德州,另一半在桌底藏牌。
![]()
拿“私密”说事儿的,大概率没看过判决书。 司法口径早就卡死:三人以上、场所带“半公开”属性——民宿、会所、游艇,甚至微信群直播都算。 纯关卧室门,警察连看都不看。 那些“替天行道”的请愿,不如先帮酒店升级门禁,省得下次被抓又喊冤。
![]()
有人担心“道德绑架”。 可法律本来就是最低限度的道德。 真把道德全交给热搜,热搜只认流量。 今天刷,明天就能刷,后台算法笑得比谁都欢。 留一条301,等于给算法划根红线:流量别碰底线。
![]()
当然,罪名也不是铁饭碗。 “聚众”到底几个人算“聚”? 司法解释至今没给数字,法官只能靠“现场录像+口供”拼图。 参与者能不能分级处罚? 现在组织者五年以下,路人甲也五年以下,幅度一样,说服力打折。 把这些缝补好,比喊“废除”更有含金量。
![]()
一句话: 想尝鲜,可以,先签性病自检报告、配偶知情书、场地业主同意书,再谈自由。 否则,别把耍猴当个性,别把监狱当民宿。 301条留在那,不是老古董,是留给社会的最后一卷创可贴—— 谁保证自己永远不会被拉进一场“自愿”的狂欢?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