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威记骑着电单车在银川老城转悠,忽然发现银川老城正在进行的“城市更新”中,并不单是对那些老旧小区改造、城中村、棚户区等进行“原拆原建”,竟然还对比如红花渠解放街至海宝路段进行疏浚加固翻修工作。
同时,区域内的道路翻修重铺、新增高中学校、新商业综合体开业等等,都让人对老城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不禁会想“这还是认识的老城吗?”并且也对老城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
很多人可能会说,这不是正常操作吗?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其实,那是因为没有看清楚老城在这一轮“城市更新”中所体现的“野心”。
或者可以说,老城(正式来说,应该叫兴庆区)正在重塑区域形象,一改人们对于老城“老破小”的固有印象,意欲打造成为一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同时充满时代风情的城市名片!
宜居、乐游、康养、休闲一网打尽!
这样的“野心”,建立在“百强县(区)”的基础上!老城有这个实力和信心。同时也期待老城能展现这一份“野心”。
很多人可能没有注意到,老城今年的“城市更新”,基本集中在红花渠沿线,以及城北(城东)方向。这是老银川的一条历史人文聚集带,从古到今,它们见证了银川城市的发展和历史的进程。
威记没有看到相关规划和展望图,但是,如果按照威记的设想,那么这条沿红花渠的历史人文聚集带,将会成为展现老银川风韵和底蕴的绝佳展示场所。
![]()
当然了,如果只是简单的“原拆原建”,老城丢掉的将会是一座城市的过往历史与记忆!
因为这个区域,见证了西夏王朝的崛起(漕运建城)和毁灭(蒙元攻城主要区域);感受到了元朝时期西北的凋零;见证了明朝“宁夏镇”的复兴;看到了清朝西北重镇的繁庶;经历了民国时期的苦难;更体验着新时代银川城的新生与发展!
放小一点来说,对于红花渠,这样的历史纵深,赋予了红花渠沿线独特的文化价值。如果仅仅停留在“疏浚加固”的层面,未免太过可惜。老城的“野心”或许正藏在这些细节之中——它不仅要让红花渠恢复水清岸绿的生态功能,更要让它成为一条流淌着城市记忆的“文化长廊”。
设想一下,若能在沿岸增设西夏风格的浮雕墙,讲述党项人建城的故事;或是复原一段明代城墙遗址,让游人触摸历史的厚重;再或者,在解放街至海宝路的节点打造一座微型博物馆,陈列从元代瓷片到民国老照片的实物见证……这些举措不仅能激活沉睡的历史,更能让市民和游客在漫步中感受到老城的“魂”。
当然,这几天的转悠也发现,想呈现的挑战也不容忽视。如何在“城市更新”中避免“千城一面”?如何平衡开发强度与历史保护?
答卷或许就在现在进行的“细节”二字之上。要是真实现了,那么老城的“野心”才算是真正落地生根。
换一句话说,如何让这场更新不会沦为冰冷的“换装游戏”,而是真正让城市“活”起来,喜新不厌旧,这是老城需要思考的。
![]()
如果只是简单的“人们搬进新居欢天喜地,忆苦思甜,感叹生活美好,环境优美,城市更美丽”等等老一套的场面说辞,就当威记没说。
《美丽兴庆》
~威记
夕阳古城新,秋风伴人行。
平凡日常里,美丽和谐印。
毕竟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
这里是宁夏!发现宁夏之美,感受宁夏之美!
我是威记,用温暖的文字,翻起尘封的记忆,记录宁夏的人文历史!谢谢阅读关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