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乾道六年(1170年)闰五月十八日晚,陆游从山阴(今浙江绍兴)启程,乘船由运河、长江水路,赴任夔州(今重庆奉节一带)通判。
从江南到蜀中,一路山重重水迢迢,陆游的心情并不是很好。他志在匡扶社稷,恢复河山,然而空有满腔抱负,但壮志难酬,如今只能勉为其难地去蜀地担任一个小官。
到八月间,船只路过黄州,他特意逗留一天,原因只有一个——要下船寻访苏东坡遗迹。
![]()
他在黄州扎扎实实地走了一天,每到一处便以东坡先生词章对照,先后去了东坡故居雪堂、四望亭、安国寺、栖霞楼、赤壁矶……之后才心满意足地乘船继续出发。
九年之后,陆游又一次专程去黄州探访东坡遗迹。
两次黄州之行,借着东坡之事,让陆游终于看开了自己的遭遇。
而历代之人,因苏东坡而去黄州的,又何止陆游一人?
![]()
▲黄冈街景 | 摄影师@浩子
自宋代以来,读苏东坡之人,无不向往黄州,到黄州的人也无不缅怀苏东坡。
因此上,黄州是一座幸运之城。
北宋年间还是“滨江僻陋小城”的黄州,在元丰三年(1080年)的二月初一,因苏轼的到来,从此便在中国文学史上得以千古留名。
他在黄州写下宋代“豪放词”第一、文赋第一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写下了“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的宋代第一行书《寒食帖》。千百年来,培养着我们民族的审美之感、超越之思。
若无苏轼,黄州便黯淡许多,在漫长的历史之中只是平平无奇的一座小城。
![]()
黄州,又是一座治愈之城。
在芜杂的现代生活中,世俗人生往往变为一场追逐,人总是身不由己,被各种各样的问题所困扰,人生起起伏伏,波峰与低谷,匆匆忙忙,惶恐、焦虑、茫然、精神内耗……被各种情绪所左右,陷入到各种精神危机之中。
我们应该如何克服生活中的种种磨难与失意,从低谷之中走出?
苏轼早已将答案写在了黄州。他以黄州为砺石最终走出人生至暗时刻的方法,是对我们现代人的重要贡献之一。
![]()
打开苏轼的文词,抚摸他四十多年的歌吟不绝,按住这些生命的痕迹,总会给人一种特别的重逢感和相遇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黄州在苏轼的一生之中,非常关键,时年43岁的苏轼穿过“乌台诗案”的惊涛骇浪,得以留住性命,之后在黄州经历非常重要的心灵成长。
![]()
若无黄州,苏轼便不会成为后来中国文学史上光照千古的苏东坡。
01 无黄州 不东坡
如果人生有四季的话,苏轼43岁之前都是春天。
走出眉山之后,他如愿以偿登上高位,21岁中进士,仕途顺利,曾担任多个地方官职,深受百姓爱戴。既是能吏,又是文豪。他宦游各地,闻名天下,所做文字广为传播,每一落笔则“流俗翕然争相传诵”。
直到乌台诗案的发生,直接将他从云端打入尘埃。
![]()
▲ 麻城龟峰山 | 摄影师@宙轨ZZF
元丰三年正月初一,从“乌台诗案”中死里逃生的苏轼,在惊惶之中启程前往幽居之地黄州,陪他一同出发的只有长子苏迈。
前路坎坷,而将要抵达的黄州,是一座偏僻的滨江小城,城池残破不堪,极其萧条。没有认识的人,是一片完全陌生之地,去了之后,该如何生活?
我们可以想象遥远的北宋,在催促和胁迫之下,苏轼是何等的窘迫与惶恐,仕途的失意黯淡、路途上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夜宿的破败驿站、荒庙,都令他难以入眠。“回头梁楚郊,永与中原隔”,一种千里投荒的悲凉始终弥漫在心头。
然而,当苏轼看见黄州城外江浒群山上,连绵不断的尽是竹林,俯望长江,他失意的内心忽然生出了希望:这地方竹林那么多,竹笋一定很香很嫩,长江里有这么多鱼,以后不愁吃不到。
(请横屏观看)
![]()
![]()
▲ 东山问梅村 | 摄影师@神乎其技王震球
这是黄州的可爱之处,以山川风物,赠予一个内心已经灰败颓唐的失意之人所需要的全部:希望。
没有希望,人就会泄气。
而日后在黄州生活的无穷细碎光阴,不断治愈苏轼,让他在此完成心灵上的蜕变,最终成为那个“让中国人一提起来就会心一笑的苏东坡”。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身边的一切仿佛都在提速,个个渴望胜利,人人追逐成功,世俗的繁忙,各种人事纠葛,各种迷惑和痛苦,被生活的焦劳愁苦所驱赶……
我们仿佛身处一座巨大的迷宫,现代生活看似有那么多的解决之道,但反倒往往令人迷失。“脆皮”成了当代人的共性,在人生遭遇巨大的困厄或者波折之时,往往感到束手无策,甚至陷入到极端情绪之中难以解脱。
![]()
▲ 罗田渔民撒网打鱼场景 | 视觉中国
越是低谷时期,越应该回头看看身在黄州的苏东坡是如何做的。
初到黄州时,他依旧惊魂未定,见缥缈孤鸿之影,便自怜到,“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在黄州偶然见到一株只有老家才能得见的海棠,便见花生感,移情于己身,不免流露了天涯流落的悲哀。
面对人生的黑夜,有些人破碎,而有些人只是耸耸肩,接受生活的到来。
既能接受名满天下的赞誉,也能在黄州“自喜渐不为人识”。
在黄州,无一熟人。那他平日里便在黄州四处游走,混迹渔樵,在江边与人打水漂看谁打得远,在凉亭中休息,便请本地人讲几个本地故事,常常引得众人一阵哄笑。但也因此,他在黄州很快就认识了几个关系很好的当地朋友。
![]()
▲ 蕲春雾云山梯田 | 摄影师@YFZ_PHOTOGRAPHY
他是月下漫游者,常常夜间策杖于江边,凝望大河涛涛,耳听江声浩荡,将内心苦楚散于天地自然之中。他与儿子苏迈一同夜游赤壁,写下《赤壁记》:“时去中秋不十日,秋潦方涨,水面千里,月出房、心间,风露浩然……西望武昌山谷,乔木苍然,云涛际天……”此处后来成为苏轼泛舟闲游最为喜爱之地,并由此写出了“一词两赋”千古绝唱。
佩索阿讲:你不喜欢的每一天不是你的,你仅仅度过了它。无论你过着什么样的没有喜悦的生活,你都没有生活。
即使低到尘埃,也要仰望星空。即使艰难,也要热气腾腾地活着。在黄州喝的一壶酒、吃的一块饼、几个黄柑、见到的数枝梅花、一座山、一个村落、一位访友都让他欣喜。
人生一切变幻无常,世间路崎岖坎坷,面对人生巨大的挫折,苏轼做的选择是将其先放在一边,让生活继续,咬住牙关说:“阴毒辈出不足畏。”去行动、去解决眼前的事情,爱具体的事物,爱具体的人,用世间有情万物,用一个个微小的获得来化解内心的苦痛。
经济拮据,他便与家人一起在东城门外开垦荒地,自此黄州就有了一个东坡先生。
![]()
▲ 黄梅县问梅村农田航拍 | 视觉中国
他在黄州建造他的理想居所,以雪堂命名,并自夸这座居所不输陶渊明笔下的“斜川”,“雪堂西畔暗泉鸣,北山倾,小溪横。南望亭丘,孤秀耸曾城。”
他是个美食家,爱喝酒,便在黄州自己酿造蜜酒,开心得不得了;他写在黄州吃到的二红饭、写如何烹鱼、写自己发明的菜羹……他在黄州写下《猪肉颂》,成了如今我们耳熟能详的东坡肉。
![]()
黄州江上的清风明月,市井嘈杂之声,来自亲友温暖的善意,家人的陪伴,以及苏轼心中尚未崩塌的地方,最终让他在生活种种磨难中挺了下来。
到了元丰五年,苏轼已在黄州两年,令他惊惧的乌台诗案已过去两年。他去寺庙道观以寻求精神慰藉;访游近地,泛舟于赤壁,寄情山水;混迹渔樵之中,与新朋旧友诗酒唱和,从日常生活中寻找乐趣。
这年正月二十,他与三位黄州当地的朋友出城访旧地寻春,酒后作诗一首,写出了“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的名句。
最初那种“永与中原隔”的凄凉已经成为了过去式,取而代之的是愿每年在相同的时间、约相同的朋友到相同的地点聚会,喝酒写诗,这样的生活已经很好了。
![]()
▲ 遗爱湖梅园 | 摄影师@禾木
而让他彻底完成突围的,是这年三月七日在路途之中偶遇的那一场雨。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一天,苏轼穿过一场偶遇的春雨,雨水冲刷林中木叶,也涤荡掉他心中积压已久的阴霾。安步徐行于大雨中,他的内心明净澄澈,心中根本没有晴明,所以也就无所谓风雨,过往都一笔勾销。
![]()
▲ 遗爱湖美术馆图 | 摄影师@CHENYU
回首向来萧瑟处,心中尽是“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坦然与轻快。一曲《定风波》真是人间绝唱,音调铿锵,节奏恰如潺潺春雨,平和、洒脱而又宁静,无尽意蕴尽藏其中。
人生得意与失意,便如晴雨气候,有万里晴空,有滂沱大雨,但都只是一种经历,都是过眼烟云,种种过往,皆为经历,不为外物所困扰,不计较一时得失,故而所向无敌,再也没什么能够击败他,毁灭他了。
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黄州也许是偏僻简陋的小镇,但是无限的闲暇、美好的风景、诗人敏感的想象、对月夜的倾心、对美酒的迷恋、有家人的陪伴——这些合而为一,便强而有力,使苏轼的日子美满舒服。
苏轼在黄州活什么?一场甜美的梦。
林语堂便讲,苏东坡在黄州过着神仙般舒适的生活。
02 幸有黄州 幸遇东坡
人生失意之时,为什么要看苏东坡?
是因为他是有现代精神的古人,他经历了我们能想象到的所有困厄、所有失意:事业上的重挫、内心巨大的孤独惶恐、朋友的背刺、经济上的困窘、亲人的去世、人生无可奈何的颠簸……他仿佛就是苦难和失意的集大成者。
![]()
然而,在这样的境遇下,他没有消沉,反而是在黄州诗意地栖居。
他将黄州描述得如此令人心动、神往。他到各处漫游,将黄州之所见,全都记录于文字之中。700多篇(首)诗词歌赋文札作品,让后世之人,得以隔着时间长河不再是仅凭想象,而是直接触摸一座城池。
他写黄州四时之景,将其比作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春风摇江天漠漠,暮云卷雨山娟娟。丹枫翻鸦伴水宿,长松落雪惊醉眠。桃花流水在人间,武陵岂必皆神仙。”
![]()
▲ 遗爱湖雪景 | 摄影师@CHENYU
落脚之地的临皋亭本是江边水驿,他写信给司马光,讲这间居所,“去江无十步,风涛烟雨,晓夕百变。江南诸山,在几席。”又在札记中写到,“白云左绕,青江右回,重门洞开,林峦岔入。”
他与友人一同泛舟夜游赤壁,写下《赤壁赋》与《后赤壁赋》,读之高远雄阔,奇诡轻灵,令人动容。
“这就是我的生活,一行诗接一行诗。”
黄州是幸运的,因苏轼的诗词文赋而光照千古。
![]()
▲ 罗田县九资河畔 | 视觉中国
用作耕种的东坡,原是黄州城外一片荒坡。但在他笔下则是“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黄州城瞰江跨谷,到处都是黄泥的田坂路。雨天泥泞,晴天飞尘,苏轼酒后写《黄泥坂词》,将这村路,说得幽美动人,“大江汹以左缭兮,渺云涛之舒卷。草木层累而右附兮,蔚柯丘之葱蒨。”
他去麻桥看病,病愈后和医生庞安常同游蕲水,醉酒于一道普通的乡野溪桥上休息。彼时疏风朗月,乱山葱茏,便提笔写下“照野弥弥浅浪,横空暧暧微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这样可爱的词作。
![]()
▲ 东坡肉 | 摄影师@SLVY
黄州五年,是苏轼颠簸流离的一生之中难得的平稳期。没有黄州时期,也就没有历史上那个旷远辽阔的苏东坡。
他的文字总是凝聚了无尽的生命信息,似将宇宙随身携带。
![]()
▲ 东坡赤壁二赋堂 | 摄影师@王竹宝
无物不写,无事不写,眼前一切皆可看出美好,一朵花、一场雨、乡野不知名的小桥、一场聚会、开垦荒地、拂面的江风……《记承天寺夜游》仅83字,就令人心头升起恬静澄澈的月光。
黄州治愈了苏轼,而苏轼在黄州所作诗文辞赋,又治愈了后世之人。
苏轼与黄州,于世人而言,便是一剂良药。
03 黄州有东坡 祝君出重围
往事越千年,今日黄州,早已不再是北宋那座僻陋的江边小城。
为避水患,明清黄州城在北宋黄州古城址上北移两里。
五百年间,随着蕲黄合一,黄州城不再是“江淮间最为穷僻”(朱熹《黄州州学二程先生祠记》)的下等之地,而是“郡属富盛,甲科赫奕”,城池气势远胜于宋。民国时期,黄州作为封建地方一级政权的历史结束。
![]()
▲黄冈街景 | 摄影师@浩子
此后,鄂东地级政治机构虽设立于黄州,但不用“黄州”之名,改用“鄂东”或“黄冈”。
新中国成立之后,1991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黄冈县设立黄州市,其地域范围仍为黄冈县。1996年5月,撤销黄冈地区设置黄冈市,撤销黄州市,分设黄州区和团风县。
今日漫步在黄州街头,我们没法做到如苏东坡那样才华横溢,但却能手持东坡词赋,回返到时光深处,与他一起去感受吹拂千年的古风,去听江声浩荡,从普通生活中寻找诗意。
![]()
▲ 黄冈城市航拍 | 摄影师@肖恩FPV
去临皋亭旧址探寻东坡遗迹,去看“怀民亦未寝”的承天寺旧址,去遗爱湖信步徐行,与苏轼共赏一轮明月。这是黄州的城市会客厅,也是相隔千年之后的黄州人,回赠东坡先生的礼物。
当日东坡离去,黄州父老隔江以鼓角声多情饯别,今日黄州便以一座遗爱湖来纪念东坡。
![]()
▲ 罗田县天堂寨风景区 | 视觉中国
漫游于安国禅寺、学堂,去走走被称为中国最伟大的文学之路的黄泥坂路。去看看东坡赤壁,虽没有了当年大苏游赤壁所写“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之景,但你抬头望见的那轮明月,与苏轼见到的,是同一轮明月。
(请横屏观看)
![]()
![]()
▲ 黄州赤壁 | 视觉中国
如今黄州依然有长江在奔流,江上明月清风依旧。
1081年,苏轼带着家人在黄州当地朋友的帮助下,开垦东坡,种下小麦,距离现在已经过去944年。这看似漫长的944年,其实也不过是黄州城外东坡上耕种的麦子熟了944次,不过是黄州大江之上一轮明月几十万次的反复起落。
我们在失意时,总是喜欢追问:生活的意义是什么?其实生活不提供什么意义,它是无数具体而微小的瞬间,你要爱生活本身,胜过爱生活的意义。
在黄州,苏轼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一个人是如何走出逆境,即便生活再怎么不如意,也要选择用自己所喜欢的生活方式来度过。
![]()
▲ 2025湖北省龙舟公开赛(黄冈站) | 摄影师@肖恩FPV
黄州是他的悟道之地,江水、明月、天地,无尽的空旷永恒,与微小的个体。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是想告诉你,在漫漫时间长河之中,生命是那么的短暂渺小。我们只是天地之间的过客,那些巨大的失意,那些懊丧时刻,那些曾经以为过不去的坎,在这天地面前,是如此的微不足道。
既然如此,那便不必耿耿于怀任何得失,看淡一点,看开一些,按照自己的方式过好这短暂的一生。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
▲ 黄州最美街道八卦井街 | 摄影师@小罗
是想告诉你,不必沉溺于哀叹之中。人生总有起伏,有高峰行走,亦会有低谷,无论环境如何,都要能发现生活美好的能力,这是支撑我们走出迷雾的关键。
“一年如一梦,百岁真过客。”
是想告诉你,除了出生和死亡,在这两天之间的所有日子都是你的。所谓热爱生活,就是知道了生活的真相,依旧拥抱生活的全部,活出一个值得你铭记的人生。
当我们穿过944次麦熟,再次回望黄州,回望苏东坡,才会明白,他的那些词赋书画,不仅是对黄州风物景色的描绘记录,更是融入了他对生命的终极思考。
所以,苏东坡笔下的黄州到底是什么?
一种对生活的热爱。
(可上下滑动查看)
参考资料:
[1] 林语堂著.苏东坡传[M].张振玉,译.湖南文艺出版社,2016.
[2] 朱刚著.苏轼十讲[M].上海三联书店,2019.
[3] 李一冰著.苏东坡新传[M].四川人民出版社,2020.
[4] 张炜著.斑斓志[M].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
[5] 黄州“苏轼圈”与《东坡居黄考》[N].湖北日报,2024.
[6] 郭杏芳.苏东坡的人格精神及其现代意义——以黄州时期为研究点[C]. 第23届中国苏轼学术研讨会,2019.
[7]刘晗,李景燕.人间有味是清欢:苏东坡的日常饮食[J].中州大学学报,2024.
![]()
本文创作团队
撰文 | 陈锵
审校 | 默一 知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