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学术期刊,大量俄语中掺杂英语单词,这是语言自由化,动摇苏联文化根基。开始以文化自信的苏联,失去对文化的自信心。认为是落后的,往后,美国电影开始涌入,电影中生活方式引起苏联观众的昂慕向往。
戈尔巴乔夫试图以意识形态来缓和与西方的对抗,他提倡“公开化,民主化”,以此修复苏联内部裂痕。
美国则以资助为名资助苏联非政府组织,这些组织通过“全球化”讨论,人权教育方式,将西方价值观植入苏联社会,同时通过文艺作品和文化活动,让苏联社会产生自我反思的风潮,用对“人性”和“自由”为主题,使苏联意识形态失去吸引力。随之而来的是在美国支持下掀起民主自由的浪潮。
美国中央情报局声称要“调动一切手段,包括精神手段摧毁敌人意志。”他们广泛招募各个科学的专家学者,利用宣传、互动、侦察、谍报等手段,对苏联进行大规模的心理战,通过援助、支持“持不同政见者”,利用民族矛盾、煽动社会不满情绪,散布政治谣言,丑化领导人形象,制造对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仇恨,培养对西方社会的向往。
上世纪50年代后,美国当局认为,意识形态领域是与苏联进行战争的重要战场。心理战是对苏联斗争的另一种有力武器,为了取得胜利必须“里应外合”。他们非常关注苏联国内出现的各种社会思潮和政治流派,他们希望苏联出现一种“内部力量”。以便促使苏联进行有利于西方的“改革”,认为民族主义是强大的政治力量,如果克里姆林宫在非俄罗斯族群日益增长的民族自觉意识的压力下作出让步,那么通向和平演变的大门就打开了。
1987年苏共中央一月全会上,戈尔巴乔夫点名批评苏联社会科学的种种缺点,称社会科学的研究不适应改革和民主化的需要。随后,苏共自己主动打开“闸门”,自愿放弃信仰,拱手让出舆论阵地,任凭反对派争抡。原苏共领导人利加乔夫说,苏共失去了政治斗争的经验,已经40余年没有进行斗争,失去了应有的警惕性。
苏共逐渐丧失了意识形态领域阵地,让许多自由派人物把持了主要报刊杂志舆论工具。他们搜集和网罗一些“笔杆子”,肆意歪曲历史,恶毒攻击苏共。戈尔巴乔夫和雅科夫列夫等人还鼓动一些作家或报刊打开苏共意识形态的“突破口”。小说《阿尔巴特街的儿女们》的作者阿.雷巴科夫给戈尔巴乔夫写信并寄书稿。戈尔巴乔夫看后认为,小说有利于消除极权主义,因而不顾党内反对,亲自下达指示,允许公开发表。影片《忏悔》的拍摄是在苏共政治局委员、格鲁吉亚书记谢瓦尔德纳泽的庇护下拍摄的,影片隐喻斯大林时期的政治生活。1986年12月初开始,莫斯科15家影院持续三个月放映这部《忏悔》电影,雅科夫列夫称《忏悔》的公映是苏联“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崩溃的开始。”
1988年,苏联取消报刊检查制度,苏共放弃了对文化艺术的领导权。开禁的书单越来越多。报刊解禁的结果一方面是舆论失控,阵地丧失;另一方面也催生了某些激进报刊的“泡沫”。一些报刊靠揭露历史阴暗面而发行量剧增。《各族人民友谊》杂志1985年的发行量不到12万份,1989年由于刊登雷巴科夫的小说《阿尔巴特街的儿女们》,发行量激增近80万份,1990年突破100万份;《新世界》杂志1985年发行量只有42万份,由于刊登索尔任尼琴的《古拉格群岛》,1989年夏天发行量猛增至250万份。以此同时,还打开自由办报大门,本来以批判美国而大受赏识的维.科罗季奇,在成为《星火》画报主编后,变成侮辱苏联军队、丑化历史、否定斯大林的阵地。
当时的形势是,各种攻击、谩骂苏共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论、文章纷纷出笼,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肆意泛滥。许多报刊、学术刊物和书籍把整个苏联时期以“极权主义”的帽子,把苏共涂抹得一团漆黑。报刊解禁后,受金钱和商业利益的驱使,宣传色情、暴力的报刊纷纷出笼,包括莫斯科地区的一些畅销报纸如《莫斯科共青团员报》也隋落成经常刊登色情、乱伦的内容,以吸引读者眼球。
他们为迎合民众心理,挑选民众最关心、对苏共最不满意的问题,制定和阐述自已的“改革”主张。他们利用各种讲坛,以富于煽动性的演说猛力抨击苏共错误,同时又为激进的改革纲领勾画出一幅诱人的美好蓝图。他们高呼“反对苏共特权,实现社会主义公平”;进行激进经济改革,迅速提高生活水平,打击腐败、建立“法治国家”等等。在这种形势下,谁对当权者的批判越多,讽刺指责越激烈,谁选举成功的保障就越大;凡是反苏共的人,无论是谁,都一定是“英雄”,是民主人士。一些苏共异己分子,乘机改换颜色,踏上“自由化”浪尖,振臂一呼,赢得痴迷百姓几乎狂热的信任和崇拜。
苏共的叛逆者是先是故意拱手让出意识形态阵地,给反对派以宣传自己观点的机会。后来看到苏共大势已去,他们乘机扔掉自己的党证,背叛自己的誓言,改弦易辙,反戈一击。1990年,叶利钦在对《莫斯科新闻》周刊主编叶.雅科夫列夫谈话时声称,问题不在于什么主义,问题在于实质,在于人权,在于自由。他还声称“共产主义这对于我来说是某种脱离现实的东西”。在与戈尔巴乔夫争夺权力的过程中,叶利钦完全抛弃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抛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91年夏天,刚当选的叶利钦在美国纽约大学发表演讲说,俄罗斯已经作出了自己最终选择。俄罗斯不会走社会主义道路,它走美利坚合众国及其他西方文明国家那条文明之路。
(资料来源《苏联崩溃的教训》——俄罗斯人的诉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