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由枫木精雕而成的美国国徽,曾作为美苏合作的象征悬挂在莫斯科斯帕索宫的墙上。谁也未曾料到,这件1945年苏联侦察兵赠予美国大使哈里曼的礼物,竟是冷战时期最富传奇色彩的情报工具。
其内部隐藏的窃听装置在此后的七年间,悄然记录着美国驻苏使馆的核心对话。
这起被后世称为“金唇事件”的间谍行动,始于二战末期的特殊时局。
当时美苏仍为反法西斯盟友,哈里曼大使对这份象征友谊的礼物毫无戒备,即刻将其陈列在官邸最重要的会客厅中。
他不曾知晓,这件看似普通的装饰品里,藏着苏联工程师的巧妙设计。一个被西方情报界称为“那东西”的被动式窃听装置。
与当时常见的窃听设备不同,“那东西”堪称间谍技术的革命性突破。
它没有电池、电子电路,更不会产生热源,完全规避了当时主流安全扫描仪的检测范围。
其核心结构是一根类似管风琴管的金属筒,顶端覆盖着极薄的金属薄膜,能随人声振动而产生细微形变,再通过隐藏天线将信号反射回远程接收器。
这种被动激活技术是其实现长期潜伏的关键。只有当附近建筑物的收发器发出高频信号时,装置才会进入工作状态,平时则与普通木雕无异。
国际间谍博物馆展出的装置拆解图显示,其整体体积仅如帽针大小,被精准嵌入国徽的鹰爪与盾牌连接处,从外观上完全无从辨识。
七年时间里,美国大使与助手在此讨论的外交策略、情报分析等核心信息,均通过这个“隐形耳朵”流向苏联情报机构。
![]()
直至1951年,一名英国军用无线电操作员在调试设备时,偶然将频率调至与装置匹配的波段,意外听到了斯帕索宫内的对话,这个秘密才终于曝光。
美国安全部队随即对官邸展开地毯式搜查,三天后在国徽内部找到了这个精密装置。
当时负责搜查的特工回忆,他们几乎拆解了所有家具,最终通过声波探测仪发现,只有当说话人站在国徽正前方时,信号才会异常清晰。
这一发现让美国情报界震惊——他们此前每年进行的安全检查,竟从未察觉这个近在眼前的威胁。
事件曝光后,美苏外交一度陷入紧张。美国国务院公开谴责苏联的“不道德行为”,而苏联则以“技术交流”为由淡化回应。
更具戏剧性的是,美国并未立即移除国徽,反而继续悬挂了一段时间,通过反向操作向苏联传递虚假信息,上演了一场“反间谍反击战”。
如今,这枚承载着冷战谍战记忆的国徽与“那东西”原件,一同陈列在华盛顿国际间谍博物馆,成为间谍技术史上的经典案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