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红汤宽亮、麻辣鲜香的内江牛肉面,不仅是川南早餐的仪式感,更凝结着城市记忆与乡愁。从画家张大千的餐桌到街头巷尾的烟火气,它用大块牛肉与糊辣海椒的碰撞,诠释着“巴蜀小吃之首”的鲜活灵魂。内江牛肉面是四川省内江市的特色面食,对大多数内江人而言,这碗牛肉面不仅是早餐,更是开启一天活力的仪式,承载着浓浓的家乡情怀。
![]()
内江牛肉面最早可追溯至隋唐时期,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其起源与画家张大千的记载密切相关,该面食曾作为传统小吃出现在内江码头等市井场景中,后经改良形成独特的“一红二白三绿”特色(红亮辣椒油、雪白面条、翠绿葱花)。
隋唐时期,内江牛肉面作为地方小吃出现,清末民初随航运发展,逐渐形成以码头工人为主要消费群体的简易面食。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内江面馆兴起,通过改良汤底、臊子等工艺,形成“牛骨熬汤+辣椒油”的经典风味。面条采用本地特制水碱面(高筋面粉加碱水揉制),牛肉臊子选用黄牛肉牛腩部位,经焯水、煸炒、慢炖等工序制成。汤底以牛骨熬制,搭配辣椒油和葱花,形成“绵柔弱碱、香辣鲜爽、汤宽红亮”的独特风味。
![]()
制作牛肉面,要用内江特有的含碱水面、牛肉。先将牛肉切成两厘米的方块,入油锅加姜、蒜爆炒后放入郫县豆瓣炒香,加水烧约两个小时收汁备用。煮面时先在碗内放入花椒面、熟油辣椒、酱油、味精、韭黄、葱花,以及捣碎的姜蒜泥,适量加猪骨汤。在锅里把水烧开后,将水面放入锅内煮1分钟左右起锅,放进碗内,然后将烧好的牛肉臊子浇在面上,撒上香菜即可。
内江牛肉面好吃的原因:一是面含碱且很柔和,面条需用新鲜的机制面,也称“水叶子面”。这种面条比较薄,碱性比较大,煮面时用一口大锅烧水,开后把面条扔进去,用长长的竹筷划拉开来,煮1分钟左右捞起,这样面条不黏口,还有嚼劲;二是辣椒油要炼得好,辣椒晒干以后用油煎过,放石臼里面捣成碎片,炼油则要选择上好的菜油并控制好油温;三是牛肉要炖得好,牛肉选用上好的精肉,用老姜、香料、郫县豆瓣、酱油烧制而成牛肉酥烂入味。
调料里面有小葱、姜蒜水、酱油、花椒粉、味精、少许的醋,有的地方还加入猪板油,味道更鲜美。内江人煮面条喜欢放莴笋叶子或者香菜红彤彤的一碗面条上面覆盖着几片青翠欲滴的叶子,色香味俱全。当面条上桌,红亮的辣椒油、鲜嫩的牛肉、爽滑劲道的面条相互交织,入口的瞬间,麻辣滋味在舌尖散开,唤醒味蕾。
![]()
内江牛肉面,这碗承载着巴蜀烟火与匠心的美食,从隋唐的市井雏形到今日的“巴蜀小吃之首”,始终以红油锃亮的汤底、耙糯入味的牛肉和筋道弹牙的面条,唤醒着无数食客的味蕾。在内江,开启美好生活的一天,就是从吃上一碗鲜美的牛肉面开始的,这已成为内江甜蜜生活、甜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碗面也承载着众多外地游客奔赴内江美食打卡的愉悦和惊喜,更是身在他乡的内江人牵挂的乡愁和温暖。如今,从民族路的老字号到全国连锁门店,这碗面正以标准化与产业化传承着千年风味,让每一口麻辣鲜香都成为跨越时空的乡愁记忆。小伙伴们,你喜欢吃内江牛肉面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