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姐妹,曾是童年最亲密的玩伴,血脉相连的至亲。我们都希望这份情谊能如诗人海子所描绘的,“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和你的心上人,一起走在街上。”那般纯粹温暖。可不知从何时起,电话少了,见面难了,即便相聚,也常常相对无言。
![]()
一、现实的差距,划出无形的鸿沟
年少时,大家在同一个饭桌上吃饭,站在同一条起跑线。可人到中年,差距便赤裸裸地显现出来,正如作家三毛的感叹:“世上的喜剧不需要金钱就能产生,世上的悲剧大半和金钱脱不了关系。”
有人事业有成,定居海外;有人勉强度日,为柴米油盐发愁。有人谈着国际金融、环球见闻;有人关心的却是菜价涨跌、家长里短。
不是谁瞧不起谁,而是共同语言越来越少,彼此的世界再也无法重合。强求的聚会,最终只剩下尴尬的沉默和小心翼翼的回避。
![]()
二、生活的重担,挤占了维系的空间
任何感情都需要时间和精力去滋养。可步入中年才发现,生活早已不是自己的。我们像被裹挟进洪流的石子,身不由己。
我们是疲惫不堪的“打工人”,是必须坚强的丈夫、温柔的妻子,是为孩子功课焦头烂额的父母,也是病榻前忧心忡忡的儿女。
每一天都被工作和家庭撕扯得所剩无几。这正应了列夫·托尔斯泰那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而每个不幸的家庭,成员大都疲于奔命。
我们连自己的喘息之机都难以争取,又拿什么去频繁地联络、深入地维系那份兄弟姐妹之情?不是感情不在了,而是我们都已被生活磨去了所有力气,在各自的轨道上负重前行。
![]()
三、过往的偏心,埋下了疏远的种子
很多时候,疏远的根源,早在原生家庭中就已种下。有些伤痛,虽经岁月覆盖,却从未真正愈合。
有些父母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或是对某个孩子的明显偏爱,像一把锋利的刀,在不受宠的孩子心上划下伤痕。
从财产分配到日常关注,那些细微的不公,会累积成多年的委屈与怨恨。这恰好印证了心理学家阿德勒的论断:“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当父母老去,面临养老和遗产问题时,这些旧日伤痛便会集中爆发。那个一直被要求“懂事”和“牺牲”的孩子,终于无法再继续沉默。争夺与计较的背后,往往是一场对公平的迟来索求。
写到最后:
相识一场,各自安好
《雷雨》中有句台词说得好:“人的心都是靠不住的,并不是说人坏,而是人性太弱,太容易变。”
兄弟姐妹的缘份,是父母赠与的一场同行。当父母这根纽带离去,当生活的轨迹截然不同,疏远便成了许多关系的最终归宿。这并非任何人的过错,或许正如林语堂所悟:“人生不过如此,且行且珍惜。”
所以,当你发现兄弟姐妹情谊不再浓烈时,不必过分伤心,也无需苛责彼此。
我们能做的,是珍惜曾经的美好时光,感激年少时的相互陪伴。然后,将对方安然地归还于人海,在各自的世界里,默默祝福,岁岁平安。
这不叫冷漠,而是一种成熟的领悟:不负那一场相遇,不谈谁亏欠谁。
学会在缘分尽头放手,正如泰戈尔所言:“有一个早晨我扔掉了所有的昨天,从此我的脚步就轻盈了。” 过好当下的自己,就是对生命最大的敬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