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的存折,就是一本账本,记着自己一辈子没舍得花的钱。
我见过一个老人,住的老房子,墙皮都往下掉。半夜脑子里的血管破了,人就那么走了。他孩子们从城里跑回来,守在床边,看见他那个用了快一辈子的搪瓷缸子,里面的铁锈都结成了块。
他们哭,不是因为人没了,是心疼。
他爸的存折里有几十万,就放在枕头底下。可他一辈子,连顿像样的饭都没给自己安排过。子女说,他们根本不想要这笔钱,他们就想让老头子生前能睡个好觉。
![]()
这事儿不稀奇,好多老人都这样。觉得省吃俭用,把钱一分一分攒下来,都留给孩子,就是对孩子好。家里那个电视,还是二十年前的,开机要半天,屏幕都发绿了。冰箱门都关不严,里面的剩菜热了又热,都变味儿了,也非得吃下去。
你劝他,他还跟你急。说:“我这是给孩子们省呢,我苦点没事,他们以后能轻松点。”
这是什么道理?
他们总说以后,可哪个以后真的来了?一场病,来得那么快,说没就没了。手里攥着的那笔钱,最后不还是变成了遗产?孩子们捧着那张薄薄的存折,心里是什么滋味?那上面写的不是数字,是遗憾。
为什么非得这样呢?
![]()
街坊那个李奶奶,就活得不一样。她的退休金,每个月都花得明明白白。春天跟着一群老太太去外面看花,夏天就换了个新空调,她说省电,吹着也舒服。还隔三差五把孙子叫过来,买的都是新鲜排骨和活鱼。
她子女从来不管她钱够不够花,因为她自己把自己照顾得很好。她常说一句话:“我现在多花一块钱,就是给孩子省心,他们在外头忙,不用惦记我过得好不好。”
孩子们看她乐呵呵的,自己工作也踏实。
这难道不是一种爱吗?让子女放心,比给他们留下一串没用的数字,要实在多了。父母的笑脸,比什么遗产都值钱。
![]()
最怕的就是那种算不清的账。为了省点体检费,最后拖成大病,住进ICU一天就要上万块。为了省点买菜钱,天天吃剩饭,吃出肠胃癌。。。。。。那时候花的钱,比当初想省的,多出几十倍。
这些钱最后谁来出?
还不是子女。他们一边交钱,一边后悔,心里想,要是早点带爸妈去检查就好了,要是当初硬拉着他们把剩菜倒掉就好了。可那时候,说什么都晚了。
父母以为替孩子省了钱,其实是把一个更大的窟窿,留给了他们。
一个老同事的父亲就是这样走的,牙疼,一直忍着。说镶个牙太贵,就那么凑合着。结果呢?等到吃饭都费劲了,再去医院看,医生说牙槽骨都没了,想修补,花的钱翻了好几倍,人还受罪。
最后人也没留住。
【to存款,心里堵得慌。他说,他爸一辈子没看过电影,没出过远门,连件好点的衣服都没有。他拿着这笔钱,不知道该干嘛,买什么都觉得没意思,因为最该享受这些的人,已经不在了。
这钱,拿着烫手。
![]()
时间才是最存不住的东西。钱放在银行里,它还是钱。可人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今天能走的路,明天可能就走不动了。今天能吃的东西,明天可能就没胃口了。
他们守着那些数字,像守着一个空荡荡的仓库,却把自己关在了门外。
钱变成了遗产,子女拿到了。他们会感激吗?或许有一点吧。但更多的是一种说不出来的难受。他们会想,如果这些钱,能换来父母多一天的健康,多一个舒坦的午后,那该多好。
他们不需要那笔钱来证明自己被爱过。他们只想看到父母好好活着,理直气壮地为自己花钱,说一句“这东西好,我买了”,而不是总说“太贵了,算了”。
![]()
亲情,不是靠一本存折来维系的。它是在一顿顿热乎的饭菜里,是在一个个问候的电话里,是在知道你过得很好的那种安心里。
当存款最终变成一张纸,交到子女手里时,一切都结束了。上面没有温度,只有一串冰冷的数字,提醒着他们,曾经有机会让父母过得更好,但他们错过了,父母自己也放弃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