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去我们认为,以OpenAI为代表的美国路径,是有一定的核心优势的,他们以财力为核心战略,通过几千亿美元的投入,来追求性能的绝对领先。
虽然可以不计成本投入算力与数据,聚焦技术焦点,大规模上马稠密模型一类需要不断增加模型参数规模,进行反复训练的技术。
虽然他们很依赖Scaling Law,但是他们预算多,可以用资金换取技术突破和时间窗口,最后优先以市场导向为原则,优先打造个人端的产品,做出标杆,让市场适应,最后建立品牌。
但是美国的核心科技在进入中国后马上就被另一套玩法堵住了,过去在智能手机行业,美国产生了苹果手机,还有摩托罗拉的转型,击败了传统的巨头诺基亚,但是很快我们国内有了一些自己的产品,比如中华酷联,中兴华为酷派联想也崛起了。
后面还有步步高一系出来的Oppo和Vivo,还有金山一系出来的小米手机,使得全球除了苹果三星摩托罗拉,剩下排名靠前的手机厂都是中国的。
苹果研发手机的时候,策略是大力出奇迹,显然美国的AI同样如此,苹果一向善于设计芯片,设计外观,设计UI,设计系统,但是架不住我们的企业实在是借鉴的快。
这就决定了中国的企业在后发上有足够的优势,过去在汽车产业上,法国的车企投入了最多的资本去研发汽车,法国发明了汽车的底盘,发明了充气轮胎,发明了独立悬挂,发明了油电混合动力的汽车,发明了空气动力学汽车……
这没有什么用,最后是美系德系日系汽车在过去百年中引领了世界的汽车的潮流,因为一个产品的研发和一个产品思路的借鉴完全是两个级别的难度。
要知道充气轮胎为什么可以这么设计,需要的研发经费可能要十万金法郎,但是要模仿别人已经有了的充气轮胎设计,要把功能复现,需要的成本只需要五千金法郎。
要知道为什么弹簧加上几个支撑臂,就可以让两边的轮胎分别悬挂在汽车上,需要的研发成本可能要十万金法郎,但是要把独立悬架的功能复现,只需要五千金法郎。
创新是重要的,但是创新的路径不一定需要原创。原创者最大的问题是执着于自己的原创路径,往往船大难调头,短到过去的诺基亚,长到百年的法系车,虽然能够在一时成为技术主流,但是时间久了后就只能躺在专利功劳簿上了。
诺基亚至今是通信的巨头,法系车的底盘还在被各国厂家大量采购,比如说路虎的底盘就有很多法国的设备,但占领市场最大份额的一定不是诺基亚和法系车。
技术创新,技术工程化和技术占领市场,是三个问题。创新并非只有一条路。美国的原始创新和中国的应用创新,是不同发展阶段和资源禀赋下的理性选择。
两者并非简单的替代关系,而是互补的。美国的探索在拓展技术前沿边界,而中国的策略则在加速技术普惠和产业落地。这种多元化的探索对全球AI进步本身是有益的。但我们不是要讨论中美的互补,而是必须要指出,虽然创新不是只有一条路,但是在原始创新后,另一条路是能做改进,从来不是亦步亦趋。
当前的重点是通过应用产生的商业价值反哺基础研究,实现从追赶到引领的跃迁。法国人发明了充气轮胎,别人搞明白后,能改进,这才有轮胎界的百花齐放。
法国人发明了汽车底盘,别人搞明白后,能改进,这才有各国汽车的百家争鸣。
如果只能亦步亦趋,只把跟得上叫做创新,而不敢去改进,那借鉴的意义,变也只有抄袭一个了。这样的创新,不是我们要的创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