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印度媒体“idrw”报道称,中国已成功完成其首台变循环发动机(VCE)(也称为自适应循环发动机(ACE))的地面和高空测试,这是中国军用航空计划的重大进展,该原型机通过在不同飞行条件下提供卓越的性能,为下一代隐形战斗机(可能包括第六代飞机)提供动力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
印媒称,该发动机由中国科学院开发,通过“三旁路”设计动态调节气流,这种创新架构允许三种不同的气流,从而实现战斗高推力模式和巡航高效模式之间的无缝过渡。这种适应性解决了平衡先进喷气式飞机速度、燃油经济性和热管理方面的长期挑战。
据近日报道消息,全尺寸样机经过了全面的整机地面台架测试以及高空模拟试验,复制了高达4马赫速度和超过20,000米的高度的极端条件,这些测试证实了在0.5秒内稳定切换模式,确保快速适应而不影响稳定性——这是超音速和高超音速作的关键因素。
![]()
地面测试显示,核心指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单位推力增加27.6%,单位面积推力增加33%,高空模拟结果进一步突破了极限,单位推力激增了约47%,与WS-15等基准加力发动机相比,油耗下降了37.5%。WS-15是中国目前为歼-20隐形战斗机提供动力的大推力涡扇发动机,与WS-15相比,可变循环发动机整体燃油效率预计将提高25-30%,从而延长任务范围和续航时间。
![]()
印媒表示,这些结果源于先进材料,包括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和单晶涡轮叶片,以及全权威数字发动机控制(FADEC)系统,该发动机的可变涵道比(从战斗中的~0.3调节到巡航中的~10)优化了从亚音速徘徊到持续超级巡航的跨状态的性能。ACE的开发标志着中国加速推进推进独立,减少对外国技术的依赖,并缩小与通用电气XA100等美国同行的差距。它的估计推力等级为180-200 kN(40,000-45,000 Ibf),可以为第六代战斗机提供三引擎配置。
专家表示,该引擎将实现能源密集型系统的集成,例如定向能武器、先进传感器和人工智能驱动的网络战争。增强的热管理(是当前发动机的2-3倍)进一步支持这些功能,有可能重新定义竞争环境中的空中优势。
![]()
公开资料显示,可变循环发动机是一种通过调节热力循环参数以适应不同飞行状态的燃气涡轮发动机,可以满足对高推力和低油耗的需求,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与传统航空发动机相比,可变循环发动机具有宽广的飞行包线,更高的推力,更低的油耗以及更高的适应性能,是未来高性能战机的理想动力。
按照印媒的报道,我国可变循环发动机物理样机已进行了地面台及高空台试验,实验取得了预期效果,这意味着我国在变循环发动机研发领域已有重大突破,距离工程化应用前进了一大步。
未来歼-36及歼-50战机将有望搭载变循环发动机,作战效能将有以下大幅提升。
第一,飞行能力显著提升。变循环发动机能够通过调节热力循环参数,在超音速巡航状态下提供更大的推力,使第六代战机具备更高的飞行速度,并实现长时间超音速巡航。在亚音速巡航状态下,变循环发动机通过增大涵道比,降低油耗,显著提高燃油经济性,延长航程(作战半径可达2000公里以上)。
第二,拥有更宽广的飞行包线。变循环发动机能够适应从低速到超音速的多种飞行状态,让六代机在不同任务需求均能保持最佳性能。
第三,燃油效率和航程显著增加。变循环发动机通过调节涵道比,在不同飞行状态下优化燃油消耗,燃油效率可提升25%以上,六代机的航程将增加30%-40%,滞空时间将提升50%。
第四,隐身性能大幅提升。变循环发动机通过优化气流和热力循环,降低发动机的红外和雷达信号特征,能进一步提升战机的隐身能力。另外,变循环发动机的三涵道结构设计能够更好地管理发动机的散热,减少红外信号的暴露,更好实现红外隐身。
第五,任务适应性显著增强。变循环发动机能够满足六代机战机对远程打击、超音速巡航、超常规机动等多任务需求,使战机具备更强的作战灵活性。更长的航程和更大的推力使第六代战机能够执行更远距离的打击任务,减少对空中加油的依赖。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