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体内发现一个肿瘤已令人忧心,更严峻的是,它已在别处“悄然落户”。49岁的张先生(化名)就曾面临这样的困境。幸运的是,在东营市人民医院(山东省立医院集团东营医院)泌尿系统肿瘤多学科诊疗(MDT)团队的指导下,肿瘤科与泌尿外科携手,为他打响了一场精心部署的“生命保卫战”,助他重获新生。
晴天霹雳:确诊时,癌细胞已发生转移
2024年1月,张先生因触及腹部包块,来到东营市人民医院就诊。CT检查结果令人揪心:左肾发现肿瘤,更棘手的是,双肺可见多个小结节——这意味着肾脏的癌细胞已通过血行转移至肺,形成了“肺转移”。后续穿刺活检证实为“肾透明细胞癌”,由于已发生转移,确诊时已属晚期。这个消息,对正值壮年的张先生及其家庭无疑是沉重一击。
精准布控:“组合拳”出击,首战告捷
面对复杂病情,医院泌尿系统肿瘤MDT团队在肿瘤科主任陈少平主持下深入研讨。考虑到已属晚期,直接手术难度大且效果未必理想,团队为他量身定制了“组合拳”方案:先行“靶向治疗”联合“免疫治疗”,并适时给予局部治疗。
团队还考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选用医保可以报销的药物,并且治疗过程在门诊即可完成,极大减轻了张先生的奔波之苦。
治疗开始后,每次复查都显示肿瘤在持续缩小。2025年6月复查时,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肺部的转移灶影像消失!这说明“组合拳”对肺部的癌细胞效果显著。然而,左肾的原发肿瘤缩小了约50%后已经数月“按兵不动”,依然是个潜在的“定时炸弹”。
一剑封喉:多学科联手,微创手术根除病灶
肺部威胁虽已解除,但肾部的“炸弹”仍需拆除。MDT团队评估后认为,已到了手术切除左肾肿瘤的合适时机。
2025年10月,泌尿外科主任邓文涛团队为张先生成功施行了“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手术极其精细,犹如在体内进行“微雕”——医生借助先进的机器人手术系统,通过几个小孔精准操作,既完整切除了肿瘤,又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健康的肾脏组织。手术过程顺利。
迎接新生:个体化治疗之路持续护航
根据MDT团队会诊意见,术后张先生将继续接受靶向+免疫治疗方案,以巩固疗效,进一步清扫体内可能潜藏的微小病灶。
从确诊晚期癌症的阴霾,到如今病灶清除、病情稳定,张先生的康复之路,是东营市人民医院多学科诊疗(MDT)模式成功的生动体现。肿瘤科的“内科控场”与泌尿外科的“外科精准清除”完美衔接,为患者制定了科学、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康复后的张先生,向肿瘤科与泌尿外科分别赠送锦旗,表达了他深深的感激之情。(大众新闻记者 巩奕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