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很多人还没反应过来,这场闹了一个多月的全球汽车芯片“断供危机”,居然以荷兰主动让步收尾了!要知道就在上个月,荷兰政府还凭着一部1952年的老法律——《物资供应法》,突然夺走了中企闻泰科技全资控股的安世半导体控制权,不仅撤了中方CEO张学政的职务,还冻结了99%的股权,说是怕“技术外流”,这波操作真的让全球行业都看傻了眼。
![]()
谁能想到,这家被荷兰当成“香饽饽”的企业,早年间其实是欧洲的“弃子”。2016年中资花27.5亿美元从恩智浦手里买下这块业务,组建安世半导体时,欧洲市场都觉得这些基础车规芯片“低端不赚钱”。可中资注入后,把70%的封测产能搬到东莞,优化供应链、提升效率,硬是让安世起死回生——2024年营收冲到147.15亿元,净利润22.97亿元,车规级PowerMOSFET全球市占率排第二,比亚迪、特斯拉、大众全是它的客户。荷兰这波“夺权”,说白了就是见不得中企把“赔钱货”做成了核心资产,还想借着美国的“50%穿透规则”分一杯羹。
可他们显然算错了账,安世的供应链早就深度绑定中国:欧洲产的晶圆得运到东莞工厂做封测,才能送到全球车企手里。荷兰一夺权,中方直接启动出口管制,东莞工厂暂停向欧洲供货,全球供应链瞬间断了档。这一下可苦了依赖安世芯片的车企,本田直接把加拿大工厂的思域、CR-V产量减半,全年北美市场要少产11万辆车;德国大众、宝马的生产线也停了不少,原本几分钱一颗的芯片,价格直接暴涨10倍,突破3元/件。更有意思的是,荷兰总部还倒打一耙,说东莞工厂“欠付款项”才断供晶圆,结果被安世中国一纸公告打脸——明明是荷兰总部欠着东莞工厂10亿元货款没给。
其实这场博弈的关键,还是中国的产能和市场话语权。欧洲车企离不开安世的芯片,更离不开中国的封测产能,短期内根本找不到替代;而中方的反制既克制又有力,11月1日宣布对符合条件的出口予以豁免,给真正有困难的车企留了余地,也让荷兰看清了局势。加上10月底中美吉隆坡经贸磋商达成共识,美方暂停了出口管制的“穿透规则”,荷兰再硬扛下去,受损的只会是自己的企业和欧洲汽车业。所以11月7日,荷兰终于松口,宣布要暂停控制令,归还控制权,而闻泰科技的股价当天就拉升近10%,市场用脚投票说明了一切。
在我看来,这不是谁输谁赢的零和博弈,而是证明了全球供应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实——荷兰想靠政治干预抢夺企业控制权,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而中国的反制既维护了企业合法权益,也展现了维护供应链稳定的负责任态度。这场风波也给国产芯片提了个醒,虽然现在汽车芯片自给率已经冲到42%,但核心技术和产能还得继续加码,只有真正自主可控,才能在未来的博弈中更有底气。
你觉得荷兰这次主动归还控制权,最关键的原因是怕丢中国市场,还是扛不住欧洲车企的压力?这波芯片供应恢复后,国产汽车芯片的替代进程会不会更快?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官媒信息来源:
• 观察者网+2025年11月7日+《强盗逻辑?美媒:荷兰考虑放弃夺取安世控制权,但前提是恢复芯片供应》
• 中国商务部官网+2025年11月1日+《中方对符合条件的芯片出口予以豁免 促进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稳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