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局势,瞬息万变!当乌克兰高层亲临前线“加温”反攻之际,俄罗斯人却悄然布下了一个致命的“火陷阱”。法媒那句惊悚的比喻——“露天烧烤”,虽显残酷,却道出了红军城战场上前所未有的残酷景象。
一、 高层督战后的“升温”反攻,为何迅速降温?
泽连斯基总统和西尔斯基总司令的亲临,本意是为红军城地区的反攻行动注入强心剂。乌军投入了第一亚速军、第425特种突击营、第38海步旅等精锐力量,意图扭转战局。
然而,战场的逻辑从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截至11月7日晚,乌军在赫里希涅方向的反攻已被挫败,更严峻的是,连外围第一道防线也被俄军突破。这意味着,乌军不仅未能收复失地,反而从主动进攻方陷入了被动防御的窘境。战略意图与战场现实之间,出现了巨大的、由鲜血填平的鸿沟。
二、 俄军“反常”后撤的背后,是更致命的战术算计
俄军此役最令人侧目的,并非其拥有的6倍兵力优势,而是其主动“放弃”这一优势所展现出的战术灵活性。他们选择了一条更高效、也更残酷的制胜之路。
最前线的俄军部队突然主动后撤,这绝非怯战,而是一个精心设计的“诱饵”。当乌军部队(特别是第425营和第38旅)以为抓住战机、试图巩固或推进阵地时,真正的死神从天而降。
苏-25、苏-34组成的轰炸机集群,在安全距离外,对暴露的乌军阵地和集结区域倾泻了配备UMPK模块的FAB系列巨型航弹,其中不乏FAB-3000这样的“拆楼利器”,以及集束弹药、温压弹等面杀伤武器。
这种打法的精明之处在于:
1. 以退为进,诱敌暴露:避免了与装备了西方反坦克武器的乌军精锐进行残酷的巷战或阵地绞杀,大幅降低了己方步兵的伤亡。
2. 发挥绝对空中和火力优势:在侦察无人机的精确引导下,空中打击实现了“发现即摧毁”。
3. 实施“多波次”心理摧残:第一轮空袭后,无人机先行评估,随后发起第二轮精准补射,这种模式对守军的意志是毁灭性打击。
三、 “露天烧烤”:法媒尖锐比喻背后的战场惨况
法国《查理周刊》用“露天烧烤”来形容战场,词语刺耳,却形象地勾勒出温压弹、燃烧弹攻击后的恐怖场景。俄军发布的视频显示,FAB-3000爆炸瞬间产生的冲击波,如同一个透明的死亡穹顶覆盖阵地,人员、装备在巨大的超压和高温下瞬间湮灭。
无人机镜头扫过,树林间、焦土上散落的遗体,无声地诉说着这场降维打击的惨烈。第425营的一个侦察连和第38旅的部队,在开阔地带几乎被“团灭”,这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战斗,而更像是一场单方面的火力清除。
四、 棋局远未终盘:新打法预示着什么?
红军城一役的战术变化,释放出几个重大信号:
1. 俄军学习能力在提升:面对乌军逐渐获得的无人机、电子战等不对称战力,俄军正在扬长避短,将其强大的传统空中火力与现代化侦察手段结合,形成了新的战术闭环。
2. 战争形态进一步升级:大规模、高强度的空中轰炸成为决定局部战场胜负的关键手,这对兵力本就处于劣势的乌军构成了更严峻的挑战。
3. 消耗战的本质未变:无论战术如何翻新,俄乌冲突的核心依然是国力与资源的消耗。俄军试图通过这种“低伤亡、高毁伤”的模式,持续放乌克兰的血,瓦解其战争潜力。
结语:红军城的硝烟,是当前俄乌战局的一个缩影。一方寻求以高效但残酷的方式赢得军事胜利,另一方则在承受巨大伤亡的同时,苦苦支撑着战略防线。
这场“露天烧烤”般的战斗,烧焦的不仅是土地,更是和平的希望。它再次提醒世界,现代战争的残酷性,远超常人想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