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00%椰子水“可能只是个商标,而不代表配料的纯度。
作者|许小九
中国零售业已经进入了一个重要节点:从“渠道为王”走向“商品为王”。自有品牌成为了不少商超争先恐后啃下的“硬骨头“。
传统超市,商品结构大众化,且货物更新时间漫长。自有品牌不仅能做到性价比高,还能不停地更新迭代,让消费者每次走进超市都能看见上新产品,进而增加“走进超市”的欲望与频率。
况且,中国目前的自有品牌的增长空间仍很大。中国企业的自有品牌业绩占比,综合统计在8%左右,总体来说,中国自有品牌的发展趋势,对比欧美零售市场普遍40%的比例目标,还有较大增长与发展的空间。
正如一篇业界评论所说:“自有品牌从不提‘好不好卖’,它本身就是零售商掌握商品主权的象征。”
消费者在购买自有品牌的同时,注重配料表的干净与否,这导致配料表是否干净成为了零售商开发自有品牌产品的一大标准。
那么,这些看似干净的配料表,真的做到了“干净“吗?
![]()
配料表干净”背后的隐忧“
1. 复合配料隐藏了添加剂
许多产品虽标注“配料干净”,但实际使用的“果浆”“浓缩果汁”等复合配料可能包含增稠剂、稳定剂、酸度调节剂等添加剂。这些成分未在配料表中明确拆解标注,消费者难以知晓实际成分。
2. “天然提取物”概念模糊
部分企业用“天然提取物”替代化学添加剂,但这些“天然”成分可能经过化学加工,安全性与人工添加剂无本质差异。消费者易被“天然”标签误导,认为产品更健康,实则可能摄入相同或更多风险成分。
3. 标准漏洞与标注不规范
根据相关规定,加入量不超过2%的配料可不按递减顺序排列,部分企业借此将添加剂置于配料表末尾,或利用复合配料名称隐藏添加剂,使配料表看似简洁,实则信息不完整。
4. “0添加”与高盐高糖的陷阱
为迎合“配料干净”需求,一些商家放弃安全防腐剂,转而使用高盐高糖防腐,导致产品盐、糖含量超标。长期摄入此类产品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健康风险。
5. 商标字眼误导消费者
椰子水是商标误导的重灾区,许多椰子水名字叫“100%椰子水“,但其实这个是它注册的商标,有些实际成分达不到100%。类似的还有”0添加“,也是被滥用的商标之一。
![]()
配料表真的越短越好吗
“配料表干净”社交媒体博主鼓吹“配料表越短越好”,却刻意回避两个关键事实:其一,一切物质皆为化学元素构成,香蕉的“不干净配料表”包含钾-40放射性同位素,却因其天然属性被默认为安全;其二,添加防腐剂等本质是保护食品安全,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显示,微生物污染每年导致全球42万人死亡,相比合规的添加剂,微生物污染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更大,有些不合适做成短保的产品,只得添加防腐剂或者采取其他防腐措施。
结果就是,这种认知偏差催生了荒诞的消费行为:消费者为“无添加”果酱果脯支付溢价,却不知其含糖量超100克/瓶;健身人群选择“0添加”饮料,实则摄入更多天然高糖原料。
除了糖,盐也是广泛用于产品防腐保质。根据权威研究数据综合评估推算,我国居民每日盐的平均摄入量为13.3 g,均远超膳食指南 5g/天的推荐量。一项对涉11项共3.9万余人的数据分析发现:高钠会增加人群中 20% 的骨质疏松发生风险,除此之外,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以及死亡的风险。
更吊诡的是,部分企业利用信息差玩文字游戏——例如“桃浆”可拆解为浓缩汁、增稠剂等十余种成分,但是仍然被标注为“天然原料”。
所以,配料表越短并不意味着越健康,如果你想补充维生素,吃水果比喝果汁要更营养健康;如果你想吃果干,有防腐剂的不是很甜的果干没准比加了糖的无防腐剂的蜜饯更健康。如果你发现一款产品保质期在一年以上但是没有添加防腐剂,要么是采用了特殊的防腐手法,要么就是糖或者盐的含量过高,要么是配料表里隐去了防腐剂这一条。所以,如果你对“配料干净”要求高,还是尽量选择短保的产品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