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
![]()
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黄斑变性患者熟悉的阿柏西普眼内注射液迎来了药物升级,阿柏西普8mg全国上市媒体发布会顺利举行。今年5月,阿柏西普8mg获批用于治疗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在药物升级的基础上,阿柏西普8mg将使nAMD患者完成从“频繁奔波”迈向“轻松管理”的转变。在初始3个月,连续每月注射一次,然后根据医生对视力和(或)解剖学结果的判断,治疗间隔可延长至每4个月一次,患者终于可以把“每月往返医院”从日程表上彻底抹去。
nAMD:老年人视界的“无声杀手”
70岁的王女士原本能穿针引线、看清孙女笑脸,却在半年内发现报纸字迹模糊、视线中央出现黑影,最终连儿女面孔都辨识不清。这就是nAMD——一种以黄斑区异常新生血管生长、渗漏为特征的进展性眼病。它像隐形墨水般悄然侵蚀中央视力,是65岁以上人群不可逆失明的头号元凶。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是一种以黄斑区异常新生血管生长和渗漏为特征的进展性眼病,是导致老年人不可逆视力损伤和失明的主要病因。近年来,nAMD疾病负担持续加重,我国患病人数预计将从2020年的450万增至2050年的880万,若不及时干预,约75.7%的患者在3年内会进展至法定盲水平,对个人生活质量和社会经济均造成巨大压力。国家卫健委在“十四五”眼健康规划中明确将眼底病列为重点防治疾病,尤其关注老年人群的早筛与长期管理,凸显其公共卫生重要性。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李甦雁教授介绍,眼内注射抗VEGF药物是国内外指南一致推荐的nAMD一线疗法。然而临床治疗中仍存在显著差距,一方面,疾病控制强度不足,积液消退速度缓慢,影响早期视力获益;另一方面,药效持续时间短、注射频次高,直接制约了长期治疗依从性与疾病管理效果,临床亟待更强效、持久、灵活的治疗方案。
抗VEGF:从“救急”到“长效”的治疗进化
过去20年,眼内注射抗VEGF药物成为nAMD一线金标准。这些药物像“血管封堵剂”,精准抑制VEGF家族蛋白,阻断新生血管生长与渗漏。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许迅教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徐格致教授等专家一致推荐:早期干预可挽救90%视力。
但现实总有差距。传统2mg剂量药物虽有效,却像“短效降压药”——药效仅维持6—8周,患者需每月注射。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李甦雁教授感慨,临床上,30%—50%患者因注射频次高而中断治疗。老人腿脚不便、子女工作忙,一针药往往要全家出动,经济、时间、心理三重负担让依从性雪上加霜。
阿柏西普8mg:一次注射,守护四个月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刘卫教授指出,作为一种全人源化融合蛋白,阿柏西普本身就是抗VEGF领域的“全能选手”,对VEGF-A、B及胎盘生长因子(PLGF)抑制更全面。8mg剂量则像给这把“手术刀”装上“长效电池”:一次注射进入眼内的分子数量更高,因此对VEGF抑制更加强效、更加持久,为优异的临床疗效奠定了坚实基础。
阿柏西普8mg的临床价值在关键性Ⅲ期PULSAR研究中得到了充分验证。经过初始每月注射,连续三个月,阿柏西普8mg每12周或16周注射与2mg每8周注射视力改善一致,且治疗间隔更长,注射次数更少。至96周,阿柏西普8mg仅需注射8.2次,比2mg少注射4次,真正实现两年医保全覆盖。不仅如此,在3针负荷治疗阶段,阿柏西普8mg显示出较2mg更快更高比例的积液消退。这一突破直接回应了医患共同的核心诉求,即在保证视力获益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减少注射频率。阿柏西普8mg显著减轻了患者因频繁就医产生的经济、时间和心理负担,可有效提升治疗依从性,使nAMD的长期高效管理成为可能。阿柏西普8mg目前已在国内多个省市陆续完成首批患者注射,未来将有更多患者能够从这一创新治疗方案中获益。
原标题:《从“频繁注射”迈向“轻松管理”,nAMD治疗实现转变》
栏目编辑:华心怡
本文作者:新民晚报 潘嘉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