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抗癌“王牌”——免疫疗法
在近十年的癌症治疗领域,有一个词汇无疑是**“明星”般的存在,那就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我们俗称的免疫疗法**。
过去,癌症治疗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传统化疗。而免疫疗法则开创了**“唤醒自身”**的新时代。它不直接杀死癌细胞,而是解除我们体内免疫细胞(T细胞)身上的“刹车”,让它们重新拥有识别并攻击癌细胞的能力。
从肺癌到黑色素瘤,再到胃癌、子宫内膜癌,免疫疗法让许多原本无药可医的晚期患者获得了持久甚至完全的缓解,被誉为是癌症治疗的革命性突破。
然而,就像任何强大武器都有它的使用限制和风险一样,免疫疗法带来的高效益背后,也隐藏着一把“双刃剑”——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其中一种罕见但极度凶险的并发症。
晴天霹雳:78岁奶奶的“甜蜜陷阱”
我们聚焦一个真实的临床案例。
在医生的建议下,张奶奶开始了**多塔利单抗(Dostarlimab)**的治疗。多塔利单抗是一种新型的PD-1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复发或晚期子宫内膜癌,效果令人期待。
前六个周期,一切顺利。张奶奶的身体耐受性良好,且影像学检查显示,腹腔的病灶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和消退! 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证明了药物的疗效。
然而,在接受了第六次药物注射后不久,意想不到的急症发生了。
张奶奶开始感觉极度口渴,排尿次数明显增多,整个人疲乏无力,并且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家属一开始以为是普通感冒或肠胃不适,但很快,张奶奶的精神状态开始恶化。
紧急送医后,化验结果让人大吃一惊:
高血糖:血糖值飙升至775 mg/dL(正常值在100 mg/dL以下)。
张奶奶被立即送入了重症监护室(ICU)。医生迅速诊断:这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一种危及生命的急性糖尿病并发症。
她一直没有糖尿病史啊!怎么会突然得如此严重的糖尿病?
医学解析:抗癌药是如何“攻击”胰腺的?
医生将张奶奶的病症定性为**“免疫介导的糖尿病”(Immune-Mediated Diabetes Mellitus, I-MDM)**,这是一种由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引起的,与传统1型糖尿病高度相似的疾病。
它的发生机制是这样的:
免疫疗法的核心是“解除刹车”,让T细胞恢复对癌细胞的攻击力。但是,一旦这个“刹车”被解除,T细胞有时会“敌我不分”,错误地将体内正常的组织器官识别为“敌人”并进行攻击。
攻击部位:胰腺中的胰岛β细胞,它们是负责分泌胰岛素的关键细胞。
相比于传统的1型糖尿病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的发病过程,ICI引起的I-MDM往往是**“爆发性”的,发病快,病情重,通常在开始治疗后的几个月内**(张奶奶是在第6个周期后)就会出现。
张奶奶的案例,虽然免疫自身抗体结果是阴性的,但她的C肽水平(反映胰岛素分泌功能的指标)极低,结合发病过程,高度提示这是由ICI引发的内分泌系统自身免疫攻击。
如何应对“糖危机”:快速稳定与长期管理
张奶奶的治疗过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 急救——首要目标:脱离险境
在ICU中,张奶奶接受了标准的DKA抢救治疗:
静脉补液:纠正体内的严重脱水。
胰岛素持续输注:迅速降低血糖并抑制酮体的产生。
电解质纠正:平衡体内的钾、钠等电解质水平。
经过紧张的抢救,张奶奶的生命体征和代谢紊乱得到了控制,最终成功转出了ICU。
2. 长期管理——抗癌药停用与胰岛素替代
抗癌药是否继续?
停药!由于免疫介导的糖尿病是严重的3级或4级不良事件,医生做出了决定:立即停止多塔利单抗的治疗。
幸运的是,张奶奶后续的复查显示,原有的腹膜病灶已经完全消退,这意味着药物在引发副作用的同时,也已经完成了它的“抗癌使命”。
后续治疗:
由于胰岛β细胞受到了永久性损伤,张奶奶被转为基础-餐时胰岛素(Basal-Bolus)的长期替代治疗方案,就像所有1型糖尿病患者一样,需要终身注射胰岛素来维持血糖稳定。
这一病例突显了对内分泌并发症“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的重要性。
重点提醒:患者和家属的自救指南
免疫疗法引发的糖尿病虽然罕见(发生率约为0.5% - 2%),但一旦发生,后果非常严重。对于正在或即将接受PD-1/PD-L1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多塔利单抗等)治疗的患者和家属,必须提高警惕。
⚠️ 警惕这三个“多”的症状:
当患者在接受免疫治疗期间,出现以下症状时,请立即告知您的主治医生,并进行血糖检测:
多饮(Polydipsia):感觉异常口渴,喝水也无法缓解。
多尿(Polyuria):排尿次数和排尿量明显增多,尤其是夜尿增多。
多食/体重下降(Polyphagia/Weight Loss):食欲亢进,但体重却在不明原因地下降。
✅ 医生和内分泌专家的建议:
对于所有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患者:
常规监测:在每次输注免疫药之前,医生都应该常规检查患者的血糖和甲状腺功能等内分泌指标。
C肽关注:如果出现高血糖,除了常规检查,应迅速检测C肽水平。如果C肽极低,即可高度怀疑I-MDM,需立即启动干预。
区别对待:免疫介导的糖尿病通常对激素治疗无效。标准的大剂量类固醇(地塞米松、泼尼松等)用于治疗许多免疫不良事件,但对于I-MDM,治疗重点是胰岛素替代和纠正酮症酸中毒,而不是抑制免疫反应。
医学的平衡之道
张奶奶的经历是一个复杂的写照:癌症病灶消退,是免疫疗法的胜利;但终身糖尿病,是副作用带来的长期挑战。
这个病例再次提醒我们:医学不是零和游戏,我们在追求更强效抗癌效果的同时,必须敬畏药物的力量,充分了解其潜在的风险。
免疫疗法无疑是现代医学的伟大成就,它让无数绝望的患者看到了生命的曙光。而作为患者和家属,积极配合医生的监测和教育,学会识别和应对罕见的并发症,才能真正发挥出这些“王牌”药物的最大价值。
记住,知识就是力量,尤其是在对抗癌症这场复杂的战役中!
参考资料:Pataco A, Pimentel B, Lagarto M, Félix A, Cunha C. Immune-Mediated Diabetes Induced by Dostarlimab: A Case Report. Acta Med Port. 2025 Nov 7. doi: 10.20344/amp.23618.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41201849.
免责声明:本文是根据医学病例报告撰写的科普文章,旨在传播医学知识,不能代替专业医疗诊断和治疗。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