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过把种子扔进营养液里培育的,很少见把种子包进泥里让它们起飞的。
然而在青岛就有这样一种植物,它的种子发芽就靠“起飞”的方法来实现。
更让人意外的是,为了让它繁衍下去,已经有三代林人付出了努力。
这种植物究竟是何方神圣,三代农人又是如何发现这种怪异方法的?
![]()
大泽山林场上的泥球
深秋的青岛大泽山林场,寒意渐浓,在一片寂静中,突然传出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
这是身体穿梭在野草间的响动,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个人背着个竹筐在地上寻找什么。
![]()
这个人叫辛春成,是这片林场的副场长,他起个大早来林中除巡林,还有项重要任务。
就是在杂草丛里找到一种植物,再将这种植物的种子带回去。
他的筐里已经有不少这种植物的种子了,种子的外表呈现棕褐色,上面还挂着不少湿润的土。
![]()
紧接着他又看见了一株同类植物,看着它结出的那饱满的果实,心里乐开了花。
这果子里起码得有个七八十粒种子,将它收集起来回头种下,未来应该能收获满满。
见太阳渐渐悬至头顶,辛春成结束了他的寻种子工作。
![]()
回到家之后他也没闲着,又是准备土又是准备水的,将两者混合成泥土,像是要干什么建筑活。
紧接着,就看他拿出来之前采集好的成熟的种子,连同松树、栎树的种子一起裹进了黄泥巴里。
![]()
他把这些东西捏成鸽子蛋大小的泥球,然后放在阳光下,等着把它们晒成干燥的土球。
这是实在没事干了自娱自乐吗?非也。辛春成做这些是为了延续父辈留下的传统。
![]()
到了立冬前后,他会像之前的父辈一样背着满筐的泥球,在山崖下架起弹弓,做出弹射的动作。
随着“嗖”“嗖”的声响,泥球将被弹射到数十米高的山崖石缝中。
这看起来确实像玩闹,但实际上这样做是为了延续所采集植物的种群生命。
![]()
这人为裹上的泥土,化作了所采种子的“盔甲”,当种子降落到山崖上它们便开始发挥作用。
“盔甲”既能防着鸟儿啄、野兽啃,还能帮着抵御山里的寒风。
![]()
等到了冬天,雪水一浸,春天雨水一浇,这泥巴球就慢慢化开。
泥土变成了一个天然的“营养包”,正好给里头的种子发芽提供养料。
经过一整个冬天的休眠,这些藏在石缝里的种子,就会顶开泥土,冒出嫩绿嫩绿的芽尖儿。
![]()
就这么年复一年,等到这些植物开花结果,新的种子又会四处蔓延。
或借着山风或被鸟类吃到肚子里,随着鸟粪落到别处安家。
如此发展下去,这种植物长了一片又一片,队伍就这么慢慢地壮大起来了。
![]()
因此“游戏”的表象下,是辛春成家三代人76年的坚守与对自然植物生命的尊敬。
在这些林人的努力下,如今这座大山,已经成了所采植物最安稳、最兴旺的天然繁殖基地。
那这种需要三代护林人精心呵护的植物,究竟是何方神圣?其实它就是青岛百合。
![]()
山海瑰宝青岛百合
青岛百合是一种以城市命名的珍稀植物,这与它的生长环境有很大关系。
把时间拨回1897年,一位外国植物学家登上了青岛湾内那座小巧的“小青岛”。
![]()
在海风中,一株轻轻摇摆的特别的植物瞬间抓住了他的目光。
它的花瓣是鲜艳的橙红色,上面还星星点点地缀着紫红色的斑点。
![]()
植物学家如获至宝,当即采集了标本带回研究,并将它命名为“青岛百合”。
后来也有人叫它“崂山百合”,它在百合属植物里算是非常珍贵的一员。
![]()
青岛百合的茎干很直挺,能长到半人高,叶子长得尤其有意思。
在茎的中段,会有1到2轮叶子,每轮5到14片,特别像绿色的莲花座,非常规整。
![]()
最美的当然是它的花,每年五到六月,是它绽放的季节,也是山林最美的时候。
每株青岛百合会开出5到7朵花,聚成一串,每朵花都像一个橙红色的小星星。
![]()
花瓣是长椭圆形的,并不向后反卷,就那样端庄地开着。
花蕊纤细而挺拔,橙黄色的花药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和花瓣上的紫红色斑点相互映衬。
虽然听起来“百合”这种植物很常见,但实际上青岛百合对环境很是挑剔。
![]()
它们最爱安家的地方,是那种海拔400到1000米高的阴坡杂木林里。
这种地方的好处是,头顶有大树做大伞不至于被暴晒,脚下的土湿润却不水分泛滥。
而满足这种条件要求的环境,大多集中在青岛各个山头,所以它也被认作是青岛的特色植物。
![]()
多方合力守护未来
在19世纪30年代,青岛百合的身影遍布山野,小青岛更是堪称青岛百合的世界。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干预,自然环境地变化,等人们再看它时,它的数量早已减少。
而曾经“辉煌”的小青岛上,更是连一株青岛百合都找不到了。
![]()
为了不使这种珍贵的物种彻底灭绝,人们开始积极地拯救它们。
在研究过程中,人们发现它们的自然繁殖能力太过薄弱,种子发芽率很低。
而从种子萌芽到开花的时间也很长,漫长的生长周期让它们的恢复进度异常缓慢。
![]()
于是“泥丸”诞生了,正是这种带着民间智慧的方法,一定程度上挽救了这种植物的生命。
除了护林员们的努力,科研人员也在积极对青岛百合进行人工繁育。
他们成功实现不少于6000株青岛百合的野外回归,更多的研究还在路上。
![]()
国家也早已将青岛百合列为了二级保护植物,禁止随意破坏。
不仅如此,专家们还将优质的青岛百合种子,放置到了国家种子基因库以保留其基因。
在多方的合作下,青岛百合得以保留种群生命并在不断繁衍。
![]()
或许将来,人们能在更多的地方,看见这些美丽的青岛百合!
信息来源:大众新闻-大众日报《从“弹弓种花”到“科研重地”!76年接力,三代护林人留住“青岛百合芯”》2025-08-17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