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不得不说,这场关于安世半导体的拉锯战,终于出现了转机。
11月7日,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若中国恢复关键芯片出口,荷兰政府准备搁置此前一项政令。
这项政令,正是9月30日荷兰经济事务与气候政策部对安世半导体下达的那份"冻结令"——要求其全球30个主体对资产、知识产权、业务及人员保持现状,不得进行任何调整,有效期一年。
看起来,荷兰政府要妥协了?
但问题是,这真的是"归还控制权"吗?还是只是各方博弈下的一次战术性后撤?
从10月初荷兰政府强行接管安世半导体,到现在准备"搁置"管制令,中间才过了一个月。这一个月里发生了什么,才让荷兰从"国家安全"的高度突然松口?
答案很简单:断供的代价,比想象中大得多。
![]()
(二)
说实话,当看到本田汽车公开承认因芯片短缺而削减产量,将其位于加拿大阿利斯顿工厂的思域和CR-V车型的产量减半,还因此下调了年度盈利预期,预计其北美市场的年产量将比原计划减少11万辆时,我就知道,荷兰这次玩大了。
安世半导体位居全球功率分立器件营收第三位,在各个细分领域均处于全球领先,其中小信号二极管和晶体管出货量全球第一、逻辑IC全球第二、ESD保护器件全球第一、小信号MOSFET全球排名第一、车规级Power MOS全球排名第二。
2025年上半年安世半导体营收主要来源于汽车板块,独占59.86%——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全球汽车产业链对安世的依赖程度,远超荷兰政府的预期。
更要命的是,安世半导体在晶体管、二极管等基础芯片领域占据市场领先地位,这些看似简单的零部件被广泛应用于从车灯到核心电子系统的各个环节,是汽车制造中不可或缺的元器件。
你看,荷兰政府本来以为控制了安世半导体的荷兰总部,就能掌握主动权。结果没想到,安世半导体大部分产品需运往中国进行封装和测试后再交付给全球客户。
这下好了,荷兰掌握的只是"半成品",真正能流向市场的"成品"还得看中国点不点头。
(三)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荷兰安世半导体接管后的一系列操作,,简直是把"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演绎到了极致。
10月26日,荷兰安世半导体单方面决定停止向位于东莞的封装测试工厂供应晶圆,声称是因为"当地管理层近期未能遵守约定的合同付款条件" 。
但安世中国回应称,荷兰安世半导体所谓的违约指控完全是无中生有,恰恰相反,荷兰安世半导体目前欠付东莞封装测试工厂的货款高达10亿元人民币。
你品品这逻辑:自己欠着10亿货款不还,反而倒打一耙说对方违约,然后断供晶圆?
这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
更搞笑的是,荷兰安世半导体指出,尽管取得上述积极进展,但安世半导体在华相关实体已停止遵循既定的公司治理框架运营,并无视安世半导体总部全球管理层的合法指令。
言下之意就是:"我们才是正统,你们中国子公司不听话。"
但问题是,安世中国明确表示,荷兰总部的决定在中国境内不具备法律效力 ——人家依据的是中国法律,凭什么要听你荷兰总部的?
这一来一回,荷兰安世半导体彻底陷入了"有名无实"的尴尬境地。
(四)
但最要命的,还是断供对全球汽车产业链造成的连锁反应。
本田只是第一个公开承认减产的车企,但绝不是唯一受影响的。包括德国的大众汽车等主要制造商皆发出供应链中断的警告。
德国汽车零部件大厂采埃孚发言人表示,如果供应紧缩恶化,它正准备让工人休假 。
你看,这才是荷兰政府真正慌的原因——不是因为中国反制,而是因为欧洲汽车产业链扛不住了。
安世半导体约70%的产品均在中国完成封装,因此除非通过外交途径达成解决方案,否则欧洲前端市场将面临封装产能的紧急短缺。
这就好比你家里有个金矿,,但开采、冶炼、加工的设备都在别人手里。你现在把金矿封了,结果发现封了之后自己也拿不到金子,反而还得继续付维护费用。
更尴尬的是,安世半导体的芯片价格大部分都迅速上涨了超过15%,有些紧缺型号价格甚至上涨到了原来的25倍。通常每个售价4美分的安世半导体芯片现在售价为1美元。
涨价的受益者是谁?不是荷兰安世,也不是闻泰科技,而是那些囤货的中间商和现货市场的投机者。
荷兰政府这波操作,真是把自己、中国、全球汽车产业链三方一起坑了。
(五)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荷兰政府的"准备搁置"并不意味着立刻归还控制权。
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若中国恢复关键芯片出口,荷兰政府准备搁置此前一项政令——注意这个"若"字,这是个条件,不是承诺。
荷兰安世半导体表示,公司注意到有关张学政称已恢复CEO职务的传言及媒体猜测,因此再一次明确确认,根据荷兰企业法庭2025年10月7日的裁决,张学政已被暂停董事职务,不再担任安世半导体CEO一职。
你看,荷兰这边还在强调"张学政没有复职",但市场上已经开始传"荷兰要归还控制权"了。
这说明什么?说明双方还在博弈,还在试探对方的底线。
荷兰政府想要的,是一个"体面的台阶"——既要保住自己"维护国家安全"的面子,又要让汽车产业链恢复正常运转。
中国这边想要的,是一个"公平的结果"——既要保护中企的合法权益,又要维护全球供应链的稳定。
双方都不想把事情闹大,但谁也不想先低头。
最后,还是忍不住要感叹一下。
这场关于安世半导体的博弈,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个"多输"的局面。
而这场博弈的关键,从来不是"谁控制谁",而是"如何共赢"。
全球化时代的产业链,早就不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那么简单了,而是"缺了谁都转不动"。
荷兰政府现在准备"搁置"管制令,算是认清了这个现实。
但问题是,这个"搁置"能维持多久?下一次地缘政治博弈来临时,安世半导体还会不会再次成为牺牲品?
这才是最让人担心的。
(作品声明:来源网络公开资料,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