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王晨曦
通讯员 张素华 李菡
![]()
老人长年行走困难,直到脚趾发紫发黑才去医院就诊,医生发现他左腿主干血管几乎堵死,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老人面临截肢风险。11月7日,武汉市第三医院介入医学科医生通过微创介入手术疏通血管,保住了老人的左腿。
79岁的李奶奶多年来一直被下肢冰凉、疼痛所困扰,行走不足百米便不得不停下休息,她一直以为是上了年纪,“老寒腿”是正常现象。直到最近,她发现左脚第三个脚趾开始发紫发黑、剧痛难忍,她才意识到这不是普通的老毛病。家人赶紧将她送往武汉市第三医院治疗,经过检查,结果显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她的左腿主干血管几乎被堵死了,脚趾发黑是肢体坏疽的征兆,如不及时处理,有可能面临截肢。
该院介入医学科主任谭一清介绍,如果把血管比作公路网,那么动脉就是负责输送氧气和营养的“生命高速公路”。下肢动脉闭塞,就是这条高速公路发生了严重的“堵车”——动脉血管壁因为粥样硬化斑块沉积,导致管腔狭窄甚至完全堵塞。血液流不下去,腿脚的组织和细胞就会“缺氧窒息”,从而出现一系列症状,最终可能导致组织坏死(坏疽)。“很多老年人像李奶奶一样,把早期症状误认为是风湿、老寒腿或缺钙,从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谭一清说道。
面对这一危急情况,谭一清决定采用下肢动脉造影+球囊扩张成形术的微创介入治疗方案。这就像一场针对血管的“微创疏通作业”,通过患者大腿根部一个仅有针眼大小的穿刺口,送入纤细的导管直达被堵塞的动脉,然后用特制的球囊扩张狭窄堵塞的血管,恢复血流通畅。11月7日,手术顺利完成,李奶奶成功保住了她的整条腿,将视恢复情况择期出院。
谭一清表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会发出明确的预警信号,如腿脚持续发凉麻木、行走后小腿酸胀疼痛、脚趾或脚部出现发紫发黑或破溃难愈等。一旦出现静息痛或肤色改变,意味着肢体已处于缺血崩溃的边缘,必须立即就医。他同时提醒,下肢动脉闭塞虽然凶险,但绝非绝症,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建议老年人不应再将“走不远路”简单归咎于年老,一旦出现间歇性跛行等信号,应及时到介入医学科就诊,通过彩超等无创检查即可初步筛查。微创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效果确切的优势,特别适合高龄、身体状况差的老年患者。
(来源:极目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