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陈子昂学术研讨会暨子昂文化交流”学术会议在蓉开幕

0
分享至

11月8日,由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的“陈子昂学术研讨会暨子昂文化交流”学术会议在该校开幕。参会人员来自全国二十多所高校,提供了近60篇高质量的论文。

陈子昂是初唐文学家、诗人、诗歌理论家,家乡位于唐梓州射洪,即如今的四川省射洪市。开幕式上,四川师范学文学院党委书记徐文渊介绍,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是国内较早开启陈子昂研究的学术单位,早在1988年,“全国首届陈子昂学术讨论会”便在射洪召开,数位来自四川师范大学的老一辈学者在该会上发表学术观点和展示理论成果;如今,四川师范大学教授王红霞等学者带领团队完成《陈子昂研究文选》编撰等工作,进一步深度参与陈子昂文化的继承和宣传。


参与学者合影

四川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汪春阳表示,陈子昂作为政治家,他为民请命,推荐贤能,展现出儒家知识分子的担当;作为文学家,他为后世留下了127首诗、110余篇文,在初唐四杰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诗歌的表现范围;作为文论家,他的诗歌审美理想影响到张九龄、李白、杜甫等著名诗人,为盛唐文学的繁荣做好了思想准备和理论来源。


汪春阳致辞

在徐文渊看来,陈子昂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略的重要诗人,其最突出的成就在于他的诗歌理论和诗歌创作,不仅打破了六朝绮靡僵化的诗风,还开启了一个新的诗歌时代,“所以千年之后,我们仍会有感于他‘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孤独,钦佩于他‘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的壮志。”


徐文渊致辞

在随后的主旨报告环节中,各位学者各抒己见,对陈子昂的历史功绩与文化遗产进行了多维度、跨学科的探讨。

如南开大学教授卢盛江在主旨报告中对陈子昂文论中“道”“风骨”“兴寄”三个核心概念提出了新的思考,他认为,陈子昂的“道”与后来韩愈道统论有着隐约相承的脉络。此外,陈子昂所提倡的“兴寄”已超越了单纯的“比兴”手法,为后人“兴象”追求,以及为盛唐诗坛意境美的创造作出了理论准备。


南开大学教授卢盛江

此外,多位学者不仅深入研究了陈子昂的文学理论、诗文创作和生平事迹,也将其置于更广阔的文化脉络中,探讨了他的政治思想、治蜀理念等思想成就。


沈文凡进行主旨报告

如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沈文凡提到,陈子昂的文学思想与他的政治理想存在深刻的互文关系。他提到,在唐代,他因文学革新和政治谏言被杜甫、韩愈等人誉为“麟凤”般的奇才;到了宋代,由于陈子昂曾献《大周受命颂》支持武则天称帝,被宋代史家贴上了“贰臣”的标签。在沈文凡看来,这种评价的转变,本质上是唐代重“事功”与宋代重“道德”的价值观冲突所致。这也提醒后人,文学批评需警惕单一价值观对历史人物之遮蔽,当以辩证视角审视政治选择与文学成就之关系。

据悉,该学术活动将延续至11月9日,分别在成都和射洪两地举行。会议闭幕式将在陈子昂故乡射洪市举行。

红星新闻记者 毛渝川 任宏伟 编辑 曾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红星新闻 incentive-icons
红星新闻
成都传媒集团旗下的新媒体平台
193403文章数 133736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