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印度有两件事挺受关注,一是中国从印度买了不少油菜籽相关产品,印度成了中方新的农产品供应方,双方经贸合作搞得挺热闹。
另一边,莫迪政府要办国际舰队阅兵,一口气邀请了55个国家,美国和俄罗斯都明确会来。
但让人纳闷的是,作为重要贸易伙伴的中国,却没收到邀请。
![]()
一边是生意上的互利共赢,一边是外交场合的刻意避开,印度这操作看着挺矛盾。
背后到底是出于什么考虑?这样的选择又会给两国和地区关系带来啥变化?
一边赚中国钱,一边拒中国门
2025年11月2日,印度海军副参谋长瓦察扬中将在新闻发布会上笑得格外开心。
![]()
他宣布时隔十年的第三届国际舰队阅兵将举办,已经有55个国家确认参加,美国和俄罗斯都明确要来。
可当记者问“为什么不邀请中国、土耳其和巴基斯坦”时,他立刻闭了嘴,只说“名单还可能调整”,压根不解释原因。
![]()
谁都没想到,就在这场发布会的前5天,印度刚敲定一笔和中国的大生意。
中国确认从印度采购大批油菜籽,这可是今年中印农产品贸易的重头戏。
信息来源:印度商人:有中国,不怕美国加税,中印本应并肩作战
![]()
一边拿着中国的订单,一边在国际盛会上把中国排除在外,印度这波操作让不少人看懵了。
可能有人会问,中国为啥偏要给印度送订单?其实这事儿跟加拿大的“作妖”直接相关。
之前中国的油菜籽主要从加拿大进口,但后来加拿大跟着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中国只能转向其他国家,印度这才抓住了机会。
![]()
而且这也是中国进口多元化的必然选择,这些年中国一直想分散供应风险,不能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
印度的油菜籽不光价格有优势,比欧洲同类产品每吨能便宜两百多块,菜籽粕的性价比也很突出,正好符合中国市场的需求。
更关键的是国内需求实在太旺,我们平时吃的菜籽油、用的饲料添加剂很多都靠油菜籽加工,每年光是加工企业的需求就得上千万吨。
![]()
印度作为全球主要的油菜籽生产国,自然成了合适的供应商,这笔生意本质上就是市场规律在起作用。
55国受邀偏缺中国
印度这次办的可不是普通阅兵,而是“三会合一”的大场面。
国际舰队阅兵、“米兰”多边海军演习和印度洋海军研讨会连在一起办,要持续整整一周,印度总统还要亲自登舰主持仪式。
![]()
这么重要的活动不请中国,原因其实很清楚,首先是地缘政治的小算盘。
虽然2025年8月中印刚在新德里举行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晤,达成了10点共识,还重开了3个边境贸易市场。
10月底两军也刚开完西段将军级会谈,但边境问题没彻底解决,印度始终把中国当成南亚的“竞争对手”。
信息来源:英媒:中国采购量破纪录,推动印度油菜籽种植面积创历史新高
![]()
它想借着美俄参会的场面,彰显自己在印度洋的主导地位,故意弱化中国的存在感。
其次是怕“露怯”,印度海军的装备大多是“万国牌”,航母是俄罗斯的,反潜机是美国的,而中国海军这些年发展太快。
印度担心要是邀请中国,我们派艘山东舰或者福建舰过去,自家的舰艇一对比就显得落后,主场风头全被抢了。
![]()
这种心态其实2016年就有反差,当时印度邀请中国是想借我们撑门面,现在反而躲着走。
还有国内的政治考量,印度有些势力一直把中国当成“对手”,觉得邀请中国参会就是让出南亚霸主地位,还会让中国在印度洋的活动“合法化”。
莫迪政府为了迎合这种情绪,只能在邀请名单上做手脚,毕竟明年还有相关选举,国内民意不能不顾。
![]()
印度想当“博弈中心”
印度这次特意强调美俄参会,其实是打了个小算盘。美国会派“阿利・伯克级”驱逐舰。
俄罗斯要派“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号”护卫舰,两国还会参加安全议题研讨。
印度就是想靠这两个大国“压阵”,打造自己是“大国博弈中心”的假象。
![]()
为了办这场盛会,印度从2025年5月就开始造势,莫迪在9到10月见美日澳领导人时,都特意提这事。
想把它变成“印太战略协作”的展示窗口。
从80多个国家里挑出55个参会,数量比2016年的46国还多,就是想证明自己的国际号召力。
![]()
可明眼人都清楚,印度洋的格局里,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分量绝不比美俄轻。
巴基斯坦是印度的老邻居,海军近年装备更新快,还跟中国走得近。
中国在印度洋的航运利益重大,每年有大量商船经过,印度所谓的“全面监控中国船只”,其实更多是口头宣传,实际能力根本跟不上。
![]()
中印关系咋走?
这事儿最别扭的地方在于,中印刚在8月的会晤中说要“加强经贸合作”“相互支持办好主场外交”。
结果印度转头就在军事外交上把中国排除在外,这种“经济上要合作,政治上搞排斥”的做法,只会伤害双方的互信。
![]()
对中国来说,从印度买油菜籽是纯粹的市场行为,可印度把经济和政治搅在一起。
难免让中国企业犯嘀咕:下次再合作,会不会又因为政治因素出问题?
信息来源:中印新变化,“意义非同寻常”
![]()
而对印度来说,想靠排斥中国来巩固地位根本不现实,中国在南亚的影响力不是靠一场阅兵就能削弱的。
好在边境局势还比较稳定,10月底的将军级会谈刚达成共识,明年还要在中国举行第25次边界问题特代会晤。
![]()
这说明双方都知道不能把关系搞僵,毕竟是总人口超过28亿的发展中国家,合作才能共赢,要是总在这种小事上斤斤计较,最后只会两败俱伤。
结语
从2001年首届阅兵只邀周边国家,到2016年借中国撑门面,再到2025年刻意排斥,印度的心态变化里藏着它的“大国梦”。
![]()
可真正的大国,从来不是靠排斥对手来证明自己的,而是靠开放和合作。
现在距离阅兵还有6个月,印度说名单“可能调整”,或许还有回旋的余地。
![]()
但不管名单改不改,有件事是肯定的:经济合作要讲利益,政治外交要讲格局,把两者拧成对立面,最终只会让自己陷入被动。
中印建交75年了,要是连这点道理都想不通,那印度的“大国梦”,恐怕还要走更长的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