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十年婚姻数据真相:结婚率腰斩,离婚冷静期也拦不住260万对分手

0
分享至

作者:海豚商业研究院研究员洪涛三(欢迎转评赞)



11月4日,民政部公布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结婚登记515.2万对。与2024年同期的474.7万对相比,今年前三季度结婚登记同比增加40.5万对。1-9月离婚登记207.7万对,同比增长5.59%。。

今天,就让我们来对跨越十年(2016-2025年)的婚姻数据进行一次深入的“体检”,探寻数字背后关于中国社会与家庭变迁的真相。这份数据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时代的情感脉络、经济压力与政策效应。

一、结婚数据:一条持续下行的曲线,“婚姻”吸引力在下降

纵观过去十年,结婚登记数据最显著、最不容置疑的特点就是:总量持续萎缩,下降趋势明确。

  • 黄金时代的远去(2016-2019年):2016年是近十年的一个高峰,全年结婚登记超过1130万对。此后便一路下滑,2017年跌破1100万对,2019年跌破1000万对(926万对)。这一时期的下滑,可以视为长期趋势的开端,背后是人口结构、婚恋观念等深层次因素在起作用。
  • 疫情的“加速器”与“放大镜”效应(2020-2022年):2020年,疫情突袭,一季度结婚登记同比暴跌44.69%,堪称“腰斩”。这直观反映了社交隔离、经济不确定性以及对未来担忧对婚恋计划的巨大冲击。尽管后续季度有所恢复,但全年数据(813.1万对)较2019年再次大幅下滑。2021年和2022年,数据在低位徘徊,疫情反复继续抑制着结婚需求的释放。
  • 后疫情时代的“反弹乏力”与新常态(2023-2025年):2023年,随着疫情管控全面放开,被压抑的婚恋需求得到一次性释放,全年数据反弹至768万对,同比增长12.88%,尤其四季度同比激增43.37。然而,这更像是一次“报复性结婚”,只是很多延缓的需求,比如本身已经结婚在一起了,只差领一个合法的证书,而非趋势的反转。进入2024年,数据立刻调头向下,且跌幅惊人(全年-20.49%),2025年前三季度虽同比微增8.53%,但这是在2024年极低的基数上实现的,绝对数量(515.2万对)仍远低于疫情前水平。

结婚数据下滑的深层原因解析:

  1. 适婚人口结构变化:这是最根本的“宿命”因素。由于过去几十年出生人口的下降,尤其是“90后”、“00后”人口规模相对于“80后”有所减少,适婚年龄的“池子”本身就在缩小。
  2. 经济压力与成本高企:高昂的房价、育儿成本、生活开支,使得“成家立业”的经济门槛大大提高。许多年轻人面临“婚不起”、“生不起”的现实困境,选择推迟甚至放弃婚姻。
  3. 社会观念的深刻变迁:随着教育水平提高和女性经济独立,个人的自我实现价值被空前强调。婚姻不再是人生的“必需品”,而是“选项之一”。晚婚、不婚、同居不育等多元生活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4. 疫情的长尾影响:疫情不仅打断了婚礼仪式,更深层次地动摇了人们对未来经济前景和家庭抗风险能力的信心,这种谨慎心态的消退需要时间。

二、 离婚数据:一条“过山车”式的曲线,政策与现实的博弈

与结婚数据的“单边下行”不同,离婚数据呈现出一波三折的“过山车”行情,其波动与重大事件和政策的关联性极为明显。

  • 稳步上行期(2016-2019年):这一时期,离婚数量整体呈缓慢上升态势,从2016年的346.8万对增长至2019年的404.3万对。这与社会自由度增加、个体意识觉醒、对不幸婚姻容忍度降低的趋势相符。
  • 疫情的“冻结”与“冷静”(2020-2021年):2020年离婚数据首次出现显著下降(-7.67%)。一个普遍被认可的解释是,疫情导致的封控和社交隔离,使得办理离婚手续在物理上变得困难。更重要的是,2021年1月1日,《民法典》设立的“离婚冷静期”制度正式实施。这一政策的效应在2021年的数据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全年离婚数据暴跌42.7%,尤其是第一季度,同比暴跌51.63%。
  • 这清晰地表明,程序上的设计,有效地延缓或阻止了一部分冲动型离婚。
  • 政策的“消化”与需求的“回弹”(2022-2025年):2022年数据在低位震荡。但到了2023年,随着社会生活恢复正常,离婚数据出现强劲反弹(全年+23.61%),几乎回到了2019年的水平(259.3万对 vs 2019年404.3万对,但需注意2023年结婚基数更低)。这说明,经过两年的“消化”,那些经过“冷静”后仍坚持要离的夫妻,以及新增的离婚需求,共同推动了数据的回升。2024年离婚数据趋于平稳,小幅增长1.08%,2025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长5.59%,显示离婚率可能在新的制度环境下找到了一个动态平衡点。

离婚数据波动的原因解析:

  1. “离婚冷静期”政策的直接冲击:这是过去十年影响离婚数据最强大的单一政策变量。它通过增加时间成本和程序复杂性,立竿见地过滤掉了一批冲动离婚,导致数据短期断崖式下跌。
  2. 长期矛盾的本质性存在:政策可以延缓,但很难消除导致婚姻破裂的根本矛盾,如性格不合、家暴、出轨、经济纠纷等。因此,当社会适应了新规则后,积压和新增的离婚需求会再次释放,导致数据反弹。
  3. 疫情对婚姻质量的“压力测试”:疫情期间长期的朝夕相处,放大了家庭内部的矛盾和压力,对一些本已脆弱的婚姻构成了“最后一根稻草”。这部分影响可能在疫情后逐步显现出来。

三、 对比与总结:婚姻天平的两端

将结婚与离婚数据放在一起对比,我们能读出更多意味深长的信息:

  1. “围城”内外的心态变化:城外的人(潜在结婚者)进去的意愿在系统性、趋势性地降低;而城内的人(已婚者),尽管有“冷静期”这样的制度约束,但其中一部分人出来的决心依然坚定。这共同描绘出一幅当代社会对婚姻制度信心有所动摇的图景。
  2. 结离婚比的变化:以全年数据计算,离婚与结婚的比例在2019年约为43.7%(404.3/926.0),经历2021年冷静期的骤降后,到2023年这一比例回升至33.8%(259.3/768.0),2024年进一步升至42.9%(262.1/610.6)。这表明,尽管结婚总数在下降,但每两对结婚的夫妻中,仍可能有接近一对最终以离婚收场,婚姻的稳定性面临挑战。
  3. 政策效应的局限性:“离婚冷静期”成功地改变了离婚数据的“形状”,但它无法扭转婚姻数据整体的下行趋势。它解决的是“冲动”问题,而非婚姻幸福本质问题。提升结婚意愿和婚姻质量,需要的是更广泛层面的努力,如减轻年轻人的经济负担、构建更为平等的家庭性别角色、提供更好的育儿支持等。



结论:

这十年的婚姻数据,讲述了一个关于“选择”与“约束”的故事。一方面,是个体在时代洪流中,基于经济理性与个人价值,用脚投票,选择远离或推迟婚姻,这是市场化的“选择”。另一方面,是国家通过法律程序,对离婚这一行为施加温柔的约束,试图维护家庭的稳定。

未来,结婚数据的低迷很可能将成为一种新常态,而离婚数据则在政策约束与真实需求的博弈下,于一个新的平台震荡。数据的真相在于:婚姻,这个干百年来社会的基本单元,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重塑。它不再是人生唯一的剧本,而更像是一个需要精心运营的项目。社会、政策与个人,都需要学会如何在这个变化的世界里,重新寻找情感与责任的平衡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重庆大拆迁!两江新区清单公布!新机遇来了!

重庆大拆迁!两江新区清单公布!新机遇来了!

阿离家居
2025-11-09 12:38:17
毛泽东的最后一首诗,字虽不多,但读来沧桑心碎,令人潸然泪下

毛泽东的最后一首诗,字虽不多,但读来沧桑心碎,令人潸然泪下

每日一首古诗词
2025-10-21 20:02:37
谁能想到?一个县城品牌,成了中产新宠,把波司登逼到墙角!

谁能想到?一个县城品牌,成了中产新宠,把波司登逼到墙角!

渔樵文史
2025-11-08 21:50:03
喊上门按摩,发现是女同学妈妈,结束后她问我:还要别的服务吗?

喊上门按摩,发现是女同学妈妈,结束后她问我:还要别的服务吗?

凯裕说故事
2025-09-03 16:59:48
葡萄牙穷到什么程度?我住了8个月,有些尴尬的现实得说出来

葡萄牙穷到什么程度?我住了8个月,有些尴尬的现实得说出来

诗意世界
2025-11-06 10:27:22
书记儿子考到林业局当科员,局长看他不顺眼,那天书记来视察项目

书记儿子考到林业局当科员,局长看他不顺眼,那天书记来视察项目

秋风专栏
2025-11-09 00:55:05
白百何工作室晒时间线,回应东京电影节争议:我方只要一个真实、正确的说法,而非避重就轻混淆视听,甚至无中生有

白百何工作室晒时间线,回应东京电影节争议:我方只要一个真实、正确的说法,而非避重就轻混淆视听,甚至无中生有

扬子晚报
2025-11-09 19:48:38
相较福建舰入列,法媒:最恐怖的是,中国一次服役一个航母编队

相较福建舰入列,法媒:最恐怖的是,中国一次服役一个航母编队

历史有些冷
2025-11-08 18:45:03
沉默的荣耀:从台湾游回大陆?他真的做到了,后成为世界银行行长

沉默的荣耀:从台湾游回大陆?他真的做到了,后成为世界银行行长

夏天银子多
2025-11-08 13:31:08
2胜7负,西部倒数第一!诺天王忍不住吐槽:这比赛看得让人难受

2胜7负,西部倒数第一!诺天王忍不住吐槽:这比赛看得让人难受

移动挡拆
2025-11-09 00:30:05
越南内部资料披露:杨得志为什么在中越战争中会比许世友厉害?

越南内部资料披露:杨得志为什么在中越战争中会比许世友厉害?

老范谈史
2025-11-06 13:55:44
美国没想到,日本也没想到,如今的中国浙江省,已成为全球焦点

美国没想到,日本也没想到,如今的中国浙江省,已成为全球焦点

阿燕姐说育儿
2025-11-09 08:03:57
光刻机大战:阿斯麦叛变,台积电转向,中国芯片逆袭

光刻机大战:阿斯麦叛变,台积电转向,中国芯片逆袭

蜉蝣说
2025-11-08 19:55:04
中国通告全球:7小时内成功发射两次火箭,引发高度关注

中国通告全球:7小时内成功发射两次火箭,引发高度关注

科技处长
2025-11-09 21:10:19
DNA之父沃森去世。天才科学家歧视女性和黑人,走完了争议的一生

DNA之父沃森去世。天才科学家歧视女性和黑人,走完了争议的一生

英国那些事儿
2025-11-08 23:16:14
性感丨歌舞青春,足坛插曲

性感丨歌舞青春,足坛插曲

足球周刊
2025-11-09 12:01:09
4-0大胜后没人跟梅西换球衣?原因曝光引热议,球迷:优质偶像

4-0大胜后没人跟梅西换球衣?原因曝光引热议,球迷:优质偶像

侧身凌空斩
2025-11-09 12:11:46
你坐火车时遇到哪些奇葩经历?网友:对,人间烟火气最令人着迷

你坐火车时遇到哪些奇葩经历?网友:对,人间烟火气最令人着迷

带你感受人间冷暖
2025-11-06 00:05:14
存世唯一“西洋”大金锭,无价之宝!

存世唯一“西洋”大金锭,无价之宝!

收藏大视界
2025-11-09 17:18:51
不顾央视警告顶风作案,与刘涛传出绯闻的杨烁,究竟是谁给的底气

不顾央视警告顶风作案,与刘涛传出绯闻的杨烁,究竟是谁给的底气

芳芳历史烩
2025-09-24 20:13:19
2025-11-09 22:19:00
海豚商业研究院
海豚商业研究院
解读宏观大势,传播商业思想
37文章数 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头条要闻

两位欧洲政要将同日访华:一人曾被誉为欧洲"最帅王子"

头条要闻

两位欧洲政要将同日访华:一人曾被誉为欧洲"最帅王子"

体育要闻

他只想默默地拿走最后一亿美元

娱乐要闻

《繁花》事件影响:唐嫣工作被取消

财经要闻

10月CPI同比涨0.2% PPI同比下降2.1%

科技要闻

黄仁勋亲赴台积电“讨要更多芯片”

汽车要闻

钛7月销破2万 霜雾灰与青峦翠配色正式开启交付

态度原创

数码
时尚
家居
艺术
军事航空

数码要闻

华硕天选 6 Pro 酷睿 / 锐龙版开启大促:国补到手价低至 7519 元

伊姐周六热推:电视剧《四喜》;电视剧《唐朝诡事录之长安》......

家居要闻

现代自由 功能美学居所

艺术要闻

她眼中的世界丰富多彩 | Erin Hanson 2025作品

军事要闻

俄媒:俄军即将攻占乌克兰"第三首都"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