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场震动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控制权争夺战,在2025年深秋迎来戏剧性转折。荷兰政府突然宣布,愿意暂时搁置对中资企业安世半导体的接管令,前提是中国恢复关键芯片出口。
这一态度180度大转弯的背后,是中国通过供应链反制、产能布局和国际博弈组合拳,对西方技术遏制战略的强力回击。
故事要从三个月前的9月30日说起。
荷兰经济事务部突然援引1952年冷战时期法律《物资供应法》,以“国家安全”为由强行接管安世半导体,冻结其147亿元资产,暂停中方CEO职务,并将闻泰科技持有的股权移交第三方托管。这一堪称“商业抢劫”的行为,瞬间引爆全球半导体供应链危机。
安世半导体是全球车规级功率芯片龙头,其生产的MOSFET、ESD保护器件等基础元件,覆盖汽车、通信、工业等领域,全球市场份额超过30%。
更关键的是,安世70%的封装测试产能集中在中国东莞工厂,年出货量达1100亿颗,是全球汽车芯片供应链的“心脏”。
荷兰的“突袭”直接导致德国大众五年来首次季度亏损,首席财务官警告利润目标面临风险,本田墨西哥和加拿大工厂因缺芯停产,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预测数周内将有大批工厂停工,丰田紧急呼吁“停止对抗”,计划11月21日恢复生产。
![]()
面对西方联手施压,中国迅速打出多维度反制。
出口管制精准打击:
10月4日,商务部宣布禁止安世中国及其分包商出口特定芯片部件,直接切断全球70%的车规芯片供应。这招“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让依赖安世芯片的欧洲车企陷入恐慌,德国经济部发言人直言“局势降级刻不容缓”。
产能自主化解危机:
安世中国早有预案,提前储备库存至年底,并加速验证上海临港晶圆厂新产能。其公告称,东莞工厂已建立充足库存,可稳定供货至2026年。更关键的是,中国企业如中芯国际已能覆盖80%的安世产品规格,国产化替代速度远超预期。
金融结算重构体系:
安世中国要求客户以人民币结算,切断荷兰通过欧元体系干预的路径。这一举措不仅降低交易风险,更推动人民币在国际技术贸易中的应用。
稀土王牌威慑全局:
10月9日,中国宣布升级稀土出口管制,含中国稀土成分≥0.1%的光刻机类货物需逐案审批。ASML的EUV光刻机高度依赖中国稀土,此举直接威胁其全球供货能力,迫使荷兰在谈判中让步。
![]()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荷兰政府从强硬转向软化,背后是多重压力交织的结果。
尽管荷兰宣布搁置接管令,但事件并未彻底解决。
安世半导体控制权的最终归属、中美技术竞争的长期走向,仍充满变数。对中国而言,这场胜利只是阶段性成果,要真正掌握半导体产业话语权,仍需在高端制程、核心设备等领域突破“卡脖子”技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