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人均生产总值是衡量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到2035年,中国一定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让经济、科技、国防实力和综合国力实现大幅跃升。”——这是我国十五五规划中的提议,在中央勾勒的发展蓝图中,中国将在下一个十年内正式跻身发达国家之列。
中国政府长期以来的追求,就是民富国强、社会安定。过去70年,中央励精图治让国家得以从落后行列跃升至中等收入国家。如果我们实现既定目标成为发达国家,人民生活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
奥巴马曾说过:让中国10亿多人民也过上发达国家的生活,对世界将会是一场灾难。可真相真的如此吗,中国迈向发达国家的进程中,又有哪些困难急需克服?
向发达国家的跨越
1949年建国前夕,北平自来水公司承接了一项无上光荣的任务——制作开国大典的国旗旗杆。工人们连夜集体讨论,最终制作出了一个长22.5米、由4根自来水管串接的旗杆。没错,一个坐拥960万平方公里、全球1/4人口的辽阔大国,第一面国旗冉冉升起时,用的竟然是自来水管。
![]()
这就是中国政府所面临的落后困境,我们能做桌子、茶碗,能种粮食面粉,却连一辆拖拉机都造不出来。后来的历史书上用八个大字概括了这段历史:千疮百孔、百废待兴。即便是1949年的上海,也上演着老百姓排百米长龙抢购大米、老奶奶趴铁站旁乞讨口粮的萧条景象。
这一年,中国文盲率80%、人均发电量8度、人均国民收入27美元。即便是同期的非洲加纳,人均发电量也是我国的5.5倍,中国堪称是全球最落后的国家。
![]()
1953年中国制定首个五年计划,化解经济危机,开启工业建设,建设长江大桥,研制两弹一星。短短三十年内,让国家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止1978年,中国工业总产值翻了22倍,改革开放政策,更是让国内发展走上了高速快车道。
截止2024年,中国的文盲率下降到2.67%、人均发电量6200度、人均GDP高达1.33万美元,跻身中等偏上收入国家之列。短短七十年,中国不仅成长为了世界第一大工业国,还从最落后的农业国蜕变为了中等收入国家。
![]()
2025年我国雄心勃勃的制定了下一个五年规划,立志要跨过发达国家门槛,让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相当于什么概念?
世界银行按照人均国民收入,将全球197个国家划分为低收入、中等偏下收入、中等偏上收入以及高收入国家四个级别。以2025年标准为例,人均收入在1135美元以下的为低收入、4465美元以下的为中等偏下收入,13845美元以下的是中等偏上收入,超过则是高收入国家,目前中国稳居中等偏上收入国家。
![]()
与之相比,中等发达国家的概念更为复杂,评测维度更为宽泛。国际学术界普遍认为,中等发达国家必须先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且自身经济、社会发展都接近发达国家标准。具体的量化指标来看,人均GDP至少要在2万~4万美元之间。
除经济外,国际对中等发达国家还有以下认定标准:人类发展指数达0.8以上;产业结构的服务业占比超60%;城镇化率超70%;研发占比GDP比重不低于2%等等。目前世界上的葡萄牙、希腊和斯洛伐克通常被视作中等发达国家的典型代表。
![]()
事实上,早在1987年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三步走战略,其中的第三步就是截止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准,实现基本现代化。
进入21世纪后,我国于2010年成功跻身中等偏上国家行列,并在2024年创下人均GDP13445美元的新纪录。但要想真正成为中等发达国家,我国的人均GDP需要在未来十年内,年均增速达到5%以上,比现在增长1万美元,才能跨上一个新台阶。
![]()
对于一个14亿人口大国来说,中国不同区域之间的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要想实现经济跨越,就必须要抹除掉这些差异,将全国平均线提升到沿海发达地区的高度。
未来中国在巩固机械、造船等传统工业的同时,也要加大培育新兴产业的力度,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和核聚变能等未来领域,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开拓一个新空间,或许能让中国实现人均GDP迈向中等发达国家的目标。
![]()
困难和挑战
可倘若中国人均GDP达到三万美元,国内生活方式将迎来焕然一新的巨变。首先民族对于教育、娱乐的活动需求会直线上升,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薪资会大幅上涨,娱乐业也将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大量世界级品牌。
国际上,人民币汇率直线上涨。以当年的苹果14举例,在美国本土售价799刀,约为当地人均月收入的1/4。而在中国的售价则要高达6000人民币,相当于中国人一个月的工资。
![]()
可如果中国人均GDP升到3万美元,同美元汇率达到1:4,苹果手机在华售价就会降到3200人民币左右,中国人的消费热情将被大幅激活。
奥巴马曾说过,让中国10多亿人过上和美国人一样的生活,那世界人民将陷入到一场灾难。可就眼下趋势来看,中国实现现代化并成为发达国家的进程几乎是无可撼动的。
![]()
眼下全球37个发达国家的总人口为8.6亿,占比全球总人口不足10%。可如果加上中国的14亿人,那么全球发达国家人口比重将瞬间接近30%,这个数字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
中国经济在全球的话语权将得到显著提升,中国制造和品牌将成为世界人民共同追逐的时尚潮流。全球经济重心势必会由西方转向东方,甚至当下的财富分配体系,也将被迫进行大规模调整。中国的崛起将让世界经济走向多元化舞台,全球范围的经贸合作交流也会更加频繁,这些都是利好影响。
![]()
但同时我们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人均GDP计算公式很简单,就是总量与人口相除。可问题是中国足足有14亿人口,一方面是劳动力优势,一方面也是挑战。
如果是人口仅65万的卢森堡,一家大型钢企的营收就能带动人均GDP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但在中国,即便国内有140多家年收入超800亿美元的企业,但总量分散到14亿人头上,贡献仍十分有限。
![]()
以汽车产业举例,如果中国完全垄断全球汽车产业,今年总销量8500万辆,假设平均单价2万美元,那么总营收就是1.7万亿美元,除以人口相当于增加1200美元,比例相当有限。
这说明在现有技术资源框架下,中国想达到美国的人均水平,几乎要吞噬全球大部分产业份额,这几乎难如登天。于是我们选择另一条路,积极发展新兴未来产业,开辟经济增长新空间。
![]()
英国工业革命初期,工人劳动市场动辄长达10多个小时,且工作环境极为恶劣,经过上百年的改革才优化完善。中国用50年走完这段艰难的工业历程,如今又鼓足干劲朝发达国家目标进发,这其中有很多未知的挑战等待我们去克服和发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