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报道显示,福建舰已圆满完成舰载机电磁弹射试验,歼-35隐身战机、歼-15T重型战机等多款机型先后顺利完成弹射起飞,作为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全球首艘常规动力电磁弹射航母,这一试验的成功标志着我国航母发展实现从滑跃起飞到电磁弹射的关键性跨越,正式开启中国海军“电磁弹射”时代 。
![]()
回溯试验历程,福建舰的弹射验证工作始终稳步推进:2022年6月17日下水命名后,该舰于2024年5月1日从上海江南造船厂解缆启航,赴相关海域开展首次航行试验,重点检测验证了动力、电力等核心系统的可靠性与稳定性,为后续电磁弹射试验奠定了基础 。2025年3月18日至4月1日,福建舰开展为期15天的专项海试,宣传片中工作人员的冬装着装与背景时钟显示的3月19日时间节点相互印证,表明核心弹射试验已在此时完成关键验证,经过半年多的数据分析与成果梳理,相关试验视频于9月23日正式公布。2025年9月22日,中国海军正式宣布歼-15T、歼-35和空警-600三型舰载机完成首次弹射起飞和着舰训练,标志着福建舰全面具备电磁弹射和回收能力,而同年11月5日该舰正式入列,短短一年多时间内连续突破多个关键节点,进度远超行业预期 。
海军工程大学鲁军勇在公开介绍中提到,舰载机弹射起飞的时间仅需2秒,这一亮眼数据的背后是电磁弹射系统相较于传统蒸汽弹射的显著技术优势,更短的起飞时间直接带动舰载机出动效率大幅提升,为航母编队作战能力的增强提供了坚实技术支撑。
福建舰的技术突破承载着多重意义,常规动力航母搭载电磁弹射系统是我国科研团队的创新实践,彻底改变了此前行业内对电磁弹射动力支撑的固有认知。公开信息显示,该舰不仅成功实现重型战机的电磁弹射,更顺利完成隐身战机的电磁弹射作业,让我国成为少数同时掌握这两项核心技术的国家,而空警-600预警机的稳定弹射,进一步印证了这套系统对不同重量、不同类型舰载机的超强适配能力,为航母编队体系化作战筑牢了基础。
我国电磁弹射系统采用中压直流+超级电容的独特技术路线,相关科研团队历经多年潜心攻关,在系统可靠性与实用性上形成鲜明特色。据公开披露的地面测试数据,该系统经过大量严苛试验验证,模块化设计让设备维护更具灵活性,即便单套弹射器出现故障也不会影响整体系统运行,这一科学设计思路为航母持续作战提供了有力保障。
美国福特级航母作为核动力电磁弹射航母,其技术路线与福建舰存在明显差异,根据美军公开报告,福特级电磁弹射系统采用中压交流技术,在试验阶段曾频繁出现故障频率高于设计标准的问题,隐身舰载机适配工作至今仍在推进中。不同技术路线的选择,让两款航母在弹射效率、可靠性、维护成本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特点,这些差异本质上是各国技术积累与战略需求的直观体现。
军事装备的发展从来都是持续迭代的过程,福建舰的电磁弹射技术突破,源于我国科研人员对核心技术的执着追求,从基础研究到工程应用,从地面试验到海上试航,每一步都凝聚着科研工作者的创新智慧与实干精神,常规动力与电磁弹射的巧妙结合,既符合我国海军发展的实际需求,也为全球航母技术发展提供了全新思路。
航母技术的进步是我国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升级的生动缩影,从高端材料研发到精密部件制造,从智能控制系统到稳定能源供给,多个领域的协同突破才支撑起这样一款复杂的国之重器,福建舰的每一次试验都是对我国工业实力与科技水平的严格检验,更是对国防现代化建设成果的有力展示。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防力量提升的核心支撑,福建舰电磁弹射技术的成功再次证明,核心技术买不来、讨不来,只有坚持自主创新才能在关键领域牢牢掌握主动权,这一重大进展不仅显著增强了我国海军的远海作战能力,更充分彰显了我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坚定决心。
国防力量的提升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福建舰带来的技术突破是无数科研工作者与军工人员的心血结晶,三艘航母的布局让我国可实现兵力轮换部署,拥有更为广阔的安全纵深,这样亮眼的创新实践,这样迅猛的发展速度,无疑让我们对我国国防科技的未来充满信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