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役即过气,服役就成‘牛夫人’”,在不少“喜新厌旧”的国内“大猪蹄子军迷”眼中,刚刚服役的国产电磁弹射型航空母舰“福建舰”,俨然已经“让位”于新的“小甜甜”,即传闻已久的国产004型核动力电磁弹射型航母。当然,国内官方也对此心知肚明,在对“福建舰”服役仪式进行报道的同时,亦不忘对后续的国产航母进行些许的消息透露。只不过,同为官方媒体的两大单位,却罕见地出现了口径不一致的现象,这是怎么回事呢?
![]()
人民日报的报道口径
![]()
“玉渊谭天”的报道口径
人民日报在报道中引用专家的话称,“下一步一个方向,必然去实现核动力航母,我们是具备相关技术的。”这番话被许多人理解为“中国的下一艘国产航母,大概率将会采用核动力系统”。而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旗下的新媒体账号“玉渊谭天”的报道中,则称“003型‘福建舰’是一个成熟的‘平台’,按照国内军舰生产管理,在成熟平台上进行一些优化和改进,就会进入到‘量产’阶段”。显然,这预示着“福建舰”将有后续同型舰,抑或是可能为003A型的“福建舰”改进型航空母舰的出现和量产
![]()
“中途岛”级航空母舰
好吧,仔细想一想,这两则内容方向和重心略有不同的报道,或许并非一对矛盾。以美国航母发展历程为参考来看,一种并非完全严谨的看法在于,上世纪30年代末期开始研发的3万吨级航母“埃塞克斯”级,在技术领域成为了美国航空母舰的基本标杆,深刻影响了后续的“中途岛”级和未能建成的“合众国”级航母的设计与建造工作。一些人认为,6万吨级的“中途岛”级航母,可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为“埃塞克斯”级的全面放大型。
![]()
“福莱斯特”级航母
到了美国首款“超级航母”,即“福莱斯特”级这里,其被视为在“中途岛”级的基础上,进行了技术继承和深度发展;后续一度成为“人类最大的常规动力航母”的“小鹰”级,则可被视作是“福莱斯特”级的深度改良型。至于说如今身为美军航母主力的“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则在相当程度上沿用和继承了“小鹰”级的大量成熟技术,甚至被一些人称为“改用核动力系统的放大版‘小鹰’级”。而最新型的“福特”级核动力航母,又被认为是“尼米兹”级的某种深度改型。
![]()
“尼米兹”级和“小鹰”级同框
从这个角度来,作为中国首款采用电磁弹射技术、首款运用斜直两段式飞行甲板,且排水量初步迈入“超级航母”门槛的国产航空母舰,“福建舰”的诸多技术突破与成功之处,也为未来更多的国产航母立下了一个基础标杆,势必会成为后续型号航母绕不过去的重点参考对象之一。按照“玉渊谭天”的说法,以“福建舰”这一成熟平台为基础,启动同型舰或小改型舰的量产工作,可谓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
“福建舰”弹射放飞歼-35
当然了,人民日报提及的“实现核动力航母”,亦可以在逻辑上成立。正如刚才所说的那样,“尼米兹”级航母被广泛视为“改用核动力系统的放大版‘小鹰’级”。尽管从严谨角度来说,改变了动力系统样式和布局的军舰,完全可被视为是一款全新型号舰艇,毕竟动力系统乃是军舰的“心脏”,样式和布局的改变即为“换心”,故可将其看是一型新装备
![]()
“福建舰”与未来国产核动力航母同框预想图
但从另一个层面来想,美国在设计研制“小鹰”级航母时所取得的诸多成功经验和技术,也的的确确为“尼米兹”级所大量继承和沿用,甚至是“丝毫不加修改地原样照搬”。因此,“没有‘小鹰’级的出现和成功,就不会催生出后续的‘尼米兹’级航母”之说,也确实是站得住脚的。这样想来,在未来的国产核动力电磁弹射型“超级航母”的身上,我们必然也会看到不少来自“福建舰”的“技术影子”,前者亦可被视为是后者的发展和延伸。
![]()
“福建舰”为后续的国产航母奠定了技术标杆
这么一“盘”,或许事情就很清晰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国产航母发展之路或将遵循“核常兼备”的思路,一方面以“福建舰”为基础发展同型舰或小改型舰,另一方面则在继承“福建舰”各类成功设计和技术的同时,以更大的步伐打造国产核动力航母。不论是核动力还是常规动力,国产航母规模的持续提升,都将是一件令人欣喜之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