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7号,台北马场町纪念公园的吴石雕像前,风裹着桂香绕着石座转——郑丽文捧着束白菊站在最前面,她上任蓝营要职才7天,把追思会摆这儿,没搭舞台,没拉横幅,倒来了不少人。
![]()
有人蹲在雕像旁拍视频,镜头里是年轻人穿的连帽衫,是老伯伯别在胸前的旧徽章——后来统计才知道,这阵子蓝营新增了2405个成员,30%是25到35岁的青年,还有993个断联好几年的老成员主动“归队”,连黎建南都带着自己的青年团队回来了。
![]()
郑丽文对着雕像说话时,声音不大却清楚:“吴先生当年冒死传的消息,不是为了争什么,是想让两岸的人能好好在一起。”这话没喊口号,却让底下的年轻人抬着头听——他们未必记得吴石的具体故事,但“想让大家好好过”的念头,比任何口号都实在。
![]()
马英九后来在座谈会上补了句:“蓝营得捡回历史对话,重启研习营。”不是要翻旧账,是想让新成员知道,当年那些人拼的“根”是什么——不是墙上的标语,是刻在骨血里的“中国情”。
![]()
其实那天最打动人的,是个穿格子衫的年轻人凑到老成员身边问:“叔,你以前为什么加入?”老成员指着雕像说:“我当年像你这么大,吴先生的故事让我觉得,做政党得有‘根’,不是飘着的。”现在这“根”又被捡起来了——蓝营的“变”不是换口号,是把丢了的“初心”找回来。
![]()
看着那些年轻人围着雕像拍合照,老成员摸着徽章笑,突然明白:为什么这次蓝营能“圈住”人?不是靠炒作,是靠“真实”——吴石的故事是真的,想让两岸归一的心愿是真的,有中国根的底气是真的。
![]()
那天的风里没有杂音,只有桂香和彼此的说话声。郑丽文捧着白菊鞠躬时,身后的人一起弯腰——不是形式,是对“初心”的致敬。现在蓝营的路,终于往“踏实”里走了:年轻人愿意来,是因为看到了“归属感”;老成员愿意回,是因为认出了“老味道”。
说到底,不管哪个政党,能抓住人心的,从来都是“根”里的东西——不是飘在空中的口号,是落在地上的“真心”。吴石的雕像还站在那儿,风一吹,桂香更浓了,就像那些没说出口的心愿,慢慢飘进更多人心里。
#郑丽文上任追思会 #蓝营成员回归 #吴石初心 #有中国根的政党 #马英九历史对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