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在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幸福之路苏木的荒漠之上,连片的蓝色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如同一把把巨锁,将昔日的漫漫黄沙牢牢“锁住”。这里,光伏治沙的实践正书写着生态与经济双赢的绿色答卷,也为巴林右旗的新能源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
巴林右旗地处科尔沁沙地边缘,曾经风沙肆虐,生态脆弱。如今,光伏治沙项目的落地让这片土地焕发新生。航拍镜头下,整齐排列的光伏阵列绵延数里,在治理沙漠化的同时,将太阳能转化为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这种“板上发电、板下治沙”的模式,不仅有效降低了地表蒸发量,抑制了风沙活动,还为后续的植被恢复创造了有利条件,让荒漠逐渐向绿洲蜕变。
![]()
在新能源发展的浪潮中,巴林右旗成果显著。截至2025年底,全旗新能源装机规模达233.05万千瓦,新能源发电占比提升至48%,绿色能源已成为当地能源结构的重要支柱。这一成绩的背后,是一个个重大项目的强力支撑:国家电投44万千瓦风电项目稳步推进,华能200万千瓦风光储项目加速建设,这些项目不仅为巴林右旗的新能源版图添砖加瓦,更推动着当地能源产业向智能化、多元化迈进。
![]()
光伏治沙的效益远超生态治理本身。项目建设与运营过程中,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不少牧民变身光伏电站运维员、治沙护林员,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增收。同时,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带动了配套服务业的兴起,为幸福之路苏木乃至巴林右旗的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以前这里全是沙子,风一刮啥也看不见。现在好了,光伏板下的草长起来了,我们还能在电站上班,日子越来越有奔头。”当地一位牧民的感慨,道出了光伏治沙带来的民生温度。
![]()
巴林右旗的实践是我国北方地区光伏治沙与新能源发展的一个缩影。在追求绿色发展的征程上,这里以沙地为纸、光伏为笔,绘制出生态改善、能源升级、百姓致富的多维画卷。随着国家电投、华能等龙头企业项目的深入推进,巴林右旗的新能源产业将进一步壮大,光伏治沙的成效也将持续显现,为筑牢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升级贡献更多“巴林右旗智慧”。
从黄沙漫天到绿电奔涌,幸福之路苏木的变迁,见证了光伏治沙的强大力量,更彰显了巴林右旗在绿色发展道路上的坚定决心。
![]()
未来,这片土地上的蓝色光伏矩阵将继续闪耀,在守护生态的同时,为巴林右旗的高质量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李富 任海刚)
图为:11月1日,在巴林右旗幸福之路苏木的科尔沁沙地拍摄的晶澳光伏发电场。(李富 摄)
来源:法制新闻联播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