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气一冷,买羽绒服成了大家的头等大事,可一则热搜让不少人犯了难——“300元以下基本买不到真羽绒服”直接冲上话题榜,到底是商家说实话,还是单纯想抬价?
这事得从杭州一位女装店主的视频说起,她在镜头前直言不讳:“300元这个价位,买到的根本不是真羽绒,全是‘飞丝’!” 更让人意外的是,她还补充道,700元以下的羽绒服都不纯,这话一出,网友们瞬间炸开了锅。有人说自己每年都买三四百的羽绒服,穿着挺暖和;也有人吐槽,难怪去年买的便宜羽绒服,洗一次就结块,原来不是真羽绒。
那么“飞丝”到底是什么?其实就是羽绒加工时掉下来的碎绒丝,保暖性远不如完整羽绒,还容易钻绒、结块,根本算不上合格的羽绒填充物。但这是不是意味着300元以下就真的没好货?南京市质检院纤检中心的高级工程师朱小芳站出来回应了,她明确表示“300元以下无真羽绒服”的说法不准确。
说白了,羽绒服的好坏不能只看价格,关键看填充物的含绒量和充绒量。比如一些轻薄款羽绒服,虽然充绒量不高,但含绒量达到90%以上,再加上品牌溢价低,300元左右完全能买到真货;而有些商家标着“高绒”,实际用的是“飞丝”混少量羽绒,就算卖到500元,也算不上纯羽绒服。
今年羽绒价格确实在涨,有网友调侃“都是猪肉惹的祸”(其实是养殖端供需变化影响),但这并不代表低价就买不到真羽绒。给大家提个醒:买羽绒服时,别光看价格,一定要看吊牌上的“含绒量”(越高越好,至少80%以上)、“充绒量”(根据厚度选,北方过冬至少150g以上),再用手摸一摸,真羽绒蓬松度高,不会结块,按压后能快速回弹。
总之,700元以下的羽绒服未必不纯,300元以下也能淘到真货,别被商家的“价格论”带偏。只要认准吊牌参数,多上手检查,就能避开“飞丝”陷阱,花小钱买到保暖又实在的羽绒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