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了解过深海动物的小伙伴都知道,许多深海鱼的颜值完全是不忍直视。就拿望远镜鱼来说,人称“深夜鬼见愁”,但凡见过一眼,都能被其惊悚的外表给震撼。
除了望远镜鱼以外,像海魔、深海三脚架鱼、红唇蝙蝠鱼等,都长的奇形怪状。似乎颜值对它们来说,完全是可有可无的存在。
那么问题来了,明明都是鱼,为啥深海鱼偏偏长这么丑?它们这种另类的长相,又有什么用处?
![]()
深海环境中的三大挑战
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咱们先来了解一下,浩瀚无垠的深海中,究竟隐藏着哪些逆境与挑战?
关于深海副本的第一大挑战,就是永恒的黑暗。由于阳光最多只能穿透200米的海水,因此到了200米以下,便是无尽的暗夜。
在这种视觉失效的环境中,常规的捕猎和逃避方式,几乎是没有任何用处的。至于颜值,更是无所谓。甭管你长什么样,对方都看不见。既然如此,那就干脆随便长长得了。
![]()
除了永恒的黑暗以外,巨大的水压也是深海中的一个挑战。
众所周知,水深每增加10米,就相当于增加一个大气压。按照这种梯度增压趋势来的话,数千米深的深海,压力几乎可以达到海面上的数百倍。
假如你是一只深海动物,你将24小时面临高压水枪的挤压。这些压力从四面八方袭来,直到将你的身体变成它的形状。
![]()
最关键的是,深海不仅压力大,还异常的冷。当水深超过1000米的时候,里面的温度仅仅只有2-4度,就跟冬天的地窖似的。
倘若真想在里面过日子,不练出一副寒冰铁骨,是万万不可行的。
抛开黑暗和水压不谈,在深海中生存还面临一个巨大的威胁,那就是食物匮乏。
![]()
由于深海中没有阳光,因此缺乏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再加上其温度低、热量少的逆境buff,以至于深海中的生物密度极低。在这种情况下,里面的食物链基础就显得比较薄弱了。
关于深海中的主要食物来源,大概率就是由上层海洋飘落下来的“海洋雪”,它包括动植物尸体、粪便等有机碎屑。
虽然看起来比较磕碜,但对于大多数深海动物而言,已经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大餐。但凡逮住一顿,都得抢个你死我活。
![]()
现在大家知道深海中的环境有多恶劣了吧?光是这三大bug加起来,就能让90%的浅水生物扑街。
水滴鱼为何变成“忧伤小丑”?
老话说的好,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既然深海环境如此恶劣,那能在里面活下来的生物,自然就变得奇形怪状了。那深海中奇奇怪怪的动物都有哪些呢?
第一类奇葩,就是深海节能型生物。这类生物往往会通过放弃颜值,来保住能量。在这种情况下,就能于幽暗的海底中苟延残喘了。
![]()
比如接下来要讲到的水滴鱼,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水滴鱼拥有松软、凝胶状的身体,放眼望去,就像果冻一样十分Q弹。然而,这种鱼不出水还好,一旦出水的话,立马就变成一个“忧伤小丑”了。
那么问题来了,明明是正儿八经的一条鱼,为啥后面会变成忧伤小丑呢?原因就在于它对环境的适应性。
![]()
前面提到,在冰冷、高压的深海中,如果长着强健的肌肉和坚硬的骨骼,是十分不理智的。因为它既耗能又难以维持,稍有不慎,骨骼可能就会被海水给压爆了。
相反,水滴鱼则会进化出一种低密度、凝胶状的身体,让骨骼变得又软又薄。在这种情况下,就能自由悬浮于水中了。
由于其无需费力游泳,因此只要坐在“家里”,就能坐等“海洋雪”或小型猎物上门投喂。
![]()
当然了,也正是由于它的身体处于凝胶状,因此一旦出水后就会变得面目全非。
要知道,它的身体结构,本就是为了对抗高水压而生。你把它从深海中捞出后,没有了压力作为支撑,立马就会变得松松垮垮了。
再者,水滴鱼的细胞也早已特化,其细胞和酶皆适应了高压环境。在此期间,细胞还会通过增加不饱和脂肪酸,来维持流动性。
![]()
倘若脱离高压环境,细胞结构很快就会失衡。在这种情况下,凝胶状的肌肤就会因氧化变质而丑陋不堪了。
一口吞下比自己还大的猎物
说完了水滴鱼,咱们再来讲讲深海中的第二类奇葩。这种鱼往往拥有巨大的嘴巴和锋利和獠牙,看起来就跟魔鬼似的,异常吓人。
而它们在海底生存的策略就是——一击必杀,绝不放过任何到嘴的食物。像吞噬鳗、毒蛇鱼这种,就是“深海狠人”中的佼佼者。
![]()
尤其是吞噬鳗,其下颚就跟气球似的,能张开到惊人的角度。一口下去,几乎能吞下比自己体积还大的食物。但凡有海洋生物碰上吞噬鳗,那结局大概率就是凶多吉少了。
当然了,吞噬鳗之所以长成这样也很好理解。毕竟这些深海鱼常年遇不到食物,如今好不容易逮住一个,岂能让它跑了?
甭管该猎物有多大,全部一口吞下。当饱餐一顿以后,接下来半年都不用愁了。
![]()
深海中的“钓鱼佬”
当然,除了猎杀型生物以外,深海中还有一种钓鱼型生物。相比于前者而言,后者显得更加有智慧、有耐心。比如鮟鱇鱼、灯眼鱼,就是这类物种的典型代表。
它们的头顶,一般会吊着个“小灯笼”,就跟钓鱼竿似的。通过在黑暗中发光,来持续不断的捕捉猎物。
某些深海鱼头顶上的发光菌,甚至还能模拟动态的小鱼小虫。但凡有好奇的猎物被吸引过来,基本上就只能自投罗网了。
![]()
最关键的是,这类生物头顶上的小灯笼,还存在一种特定的闪光模式。一旦遇到捕食者和天敌,还会释放出强光,或者发射发光黏液。
当捕食者的眼睛被亮瞎以后,这类生物就能争取到足够的逃跑时间了。正所谓,在无光的世界里,灯笼就是武器,谁掌握了光之战术,谁就能掌握海底的主动权。
在深海穿上“隐形斗篷”
当然了,在偌大的深海中,有些鱼类爱玩光,有些则对光线避之不及。比如黑柔骨鱼、深海斧头鱼等,就常常依靠暗红色、黑色的“外套”,来完美隐形。
![]()
众所周知,根据光衰减规律,当阳光进入海水以后,其不同波长的光线会被依次吸收。红光由于波长最长,能量最低,因此它到了海面下几十米的地方时,就会被完全吸收。
当红光被吸收殆尽以后,整个海洋就只剩下蓝光这类短波长的光线了。也正因如此,所以咱们看到的海洋都是蓝色的。
而深海中的部分生物,恰恰就是利用这一原理,演化出了暗红色或黑色的体表。如此一来,“隐形斗篷”也就诞生了。
![]()
虽然这类皮肤仍旧会反射红光,但由于深海中没有红光,因此你怎么看都看不见它。
有了这层隐形斗篷作为防护,它们在捕猎和逃避追击的过程中,就能从从容容、游刃有余了。相反,被它们追击和捕猎的对手,则是匆匆忙忙、连滚带爬,最终被它们一口吞下。
透明脑袋里藏着一双眼睛
除了钓鱼大师和隐身大师,在深海中还有一种奇葩生物。它们之所以能在深海中活下来的,靠的就是重塑感官系统,进而高敏度的感知环境。
![]()
比如管眼鱼,就是这类生物的典型代表。
从图片上来看,管眼睛有着一个透明的脑袋。至于它们的眼睛,则藏在脑袋里面。整体形状就跟潜水艇似的,看起来让人忍俊不禁。
关于管眼鱼身上的一项利器,无疑是它的管状眼了。这种管状眼就像望远镜一样,能最大程度的收集每一丝宝贵的光线。
![]()
当这些光线聚焦到管眼鱼眼睛里的时候,整个视野就变得又大又亮又清晰了。无论是极其微弱的阳光,还是其他生物发出的生物光,皆一目了然。
你想逃避管眼鱼的侦察?人家24小时盯着你呢。但凡你靠近它,它就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你一口吞下。
深海中的“小确幸”
当然了,在深海中,除了那些奇形怪状的生物以外,也有一系列可可爱爱的生物。相比于奇怪生物的惊悚而言,可爱生物似乎更显“人格魅力”。
![]()
比如僧头乌贼、天青色瞪眼鱼、加利福尼亚面蛸这种,就组成了深海中的“动漫卡哇伊阵营”。它们凭借可爱、简单的造型,给无聊的深海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趣味。
此外,像裸海蝶、玻璃章鱼、烟花水母等,它们则组成了深海中的“仙气飘飘阵营”。别看这些生物体格不大,但它们却是实打实的气氛组。
一眼望去,一副美轮美奂的景色,从它们身上展现出来。当你靠近它们的时候,甚至不敢轻易触摸。害怕一摸下去,就会摧毁这份琉璃的精致感。
![]()
关于深海中最大的一个萌宝,无疑就是叶羊海蛞蝓了。作为超级萌宝,叶羊海蛞蝓简直俘获了无数探索者的心。但凡这种萌宝能上链接,说不定立马就会被万千少女给抢光。
可见,深海不仅有“怪兽”,也有不少“小确幸”。虽然它们没有恐怖的体型和锋利的獠牙,但并不影响它们在海洋中繁衍生息。
正是这些奇妙物种的存在,才组成了这多姿多彩的海洋世界。当无数生物共同奏响这深海乐章的时候,一场热闹的碧蓝进行曲便闪亮登场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