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扎克伯格这哥们,身上标签能凑一桌麻将,一会儿是“全美年度恶人”,宴会上偷瞄首富未婚妻,对着马斯克喊打喊杀要约架;一会儿又是改变互联网社交规则的大佬,20岁创业,28岁带公司上市。
这种又疯又牛的反差感,确实让人忍不住想扒一扒他的故事,毕竟能在争议里把社交平台做到全球第一,这本事可不是谁都有。
![]()
扎克伯格出生在1984年,他爹是牙医,却偏偏是个电脑迷,上世纪80年代,大家还在玩红白机的时候,他爹就开始研究电脑,甚至给患者编了个数据库。
耳濡目染下,小扎从小就爱鼓捣计算机,高中那会,他鼓捣出一款音乐播放器,这东西厉害在哪?能根据你之前听的歌推荐新歌,放在现在就是“每日推荐”的雏形。
当年的电脑播放器体验都挺拉胯,Winamp更是难用得让人上火,小扎这产品一出来,立马显得格外新鲜。
![]()
就凭着这本事,2003年他顺顺利利拿到了哈佛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本以为进了哈佛会老实搞学业,没想到小扎的叛逆因子藏不住。
他谈恋爱没多久就被甩了,某天晚上借酒消愁,脑子里突然冒出来个歪主意,“女友甩了我,那我就搞个网站,让大家给全校女生打分”。
说干就干,他黑进学校数据库,下载了所有女生的照片,做了个叫“Facemash”的网站,网站规则很简单,随机放两张照片,大家投票谁更好看。
![]()
为了报复前女友,他还往里面混了些动物图片,这网站火得有多离谱?4小时内投票次数就冲到了22000次,全校都在传。
学校当然不能忍,直接叫停网站,还给他记了个严重处分,但这次“闯祸”,让小扎摸透了一个关键:人们骨子里就渴望“窥视”与“被窥视”,这个发现,成了他后来社交帝国的核心逻辑。
社交帝国的争议起点
正当小扎因为Facemash风波消停没多久,哈佛的温克莱沃斯兄弟找上门来,他们想开发一个叫“ConnectU”的社交网站,请小扎帮忙写代码。
兄弟俩本以为找了个天才帮手,没想到引狼入室,小扎嘴上答应着,行动上却各种拖延,找了一堆理由推脱后,他突然宣布退出项目。
![]()
更让兄弟俩气炸的是,没过多久小扎就推出了自己的社交网站Facebook,两款产品的思路几乎一模一样,明眼人都能看出不对劲。
温克莱沃斯兄弟直接把小扎告上法庭,庭审时,一段AIM聊天记录成了关键证据,小扎在上面说“他们犯了个错误,他们找我写代码”。
这场官司,小扎输了,“抄袭”的名声也跟着他很多年,但有意思的是,官司反而让Facebook名声大噪,更多人知道了这个来自哈佛的社交网站。
![]()
2004年2月,Facebook正式上线,小扎坚持要搞实名制,强调社交的真实连接,大家可以通过朋友的朋友拓展关系网,这种模式让用户觉得很新鲜,到了年末,用户数就突破了百万。
用户量暴涨,新的问题也来了,服务器根本扛不住这么大的访问量,小扎的宿舍电脑都被烧坏了,就在他焦头烂额的时候,一个关键人物出现了硅谷“熊孩子”肖恩・帕克,帕克一眼就看出小扎不一般。
别的创业者一见面就谈怎么赚钱,小扎满脑子都是愿景,帕克觉得这小子有潜力,主动帮他牵线搭桥,认识了PayPal创始人彼得・蒂尔。
![]()
50万美元的首笔投资到手,Facebook才算真正活了下来,小扎在产品迭代上确实有一套。
2006年,他推出了动态消息功能,以前大家得主动访问好友主页才能看更新,这个功能一出来,不用点进去就能实时看到好友动态,现在我们用的朋友圈,其实就是从这来的。
2007年,Facebook开放了平台API,这一步直接引爆了社交游戏热潮,“抢车位”“偷菜”这些当年让人熬夜打卡的应用,就是在这个时候横空出世的,这些游戏让用户粘性暴涨,也让Facebook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
点赞功能封神!
也是在2007年,小扎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让社交网络成为广告市场的终极入口,“Beacon”计划随之推出,用户在外部网站的行为会被同步到Facebook上,广告主能据此做精准营销。
这个功能在当时引起了不少争议,但不可否认,它奠定了Facebook后来的收入模式,直到现在,广告收入依然是这家公司的主要营收来源,资本很快嗅到了商机。
![]()
微软直接砸了2.4亿美元,拿下了Facebook1.6%的股份,这一下,Facebook的估值飙升到150亿美元,连李嘉诚都忍不住跟风投资,最后赚得盆满钵满。
2009年,一个看似简单的功能上线,却彻底改变了互联网的交互方式那就是“点赞”按钮,以前大家表达认同,还得打字评论,现在点一下就行。
这个轻量化的情绪反馈,像巴甫洛夫的铃铛一样,触发了用户的正向反馈,算法推荐的大门也被这一个小小的点赞打开了。
受欢迎的内容会被更多人看到,病毒式传播成为常态,现在我们刷短视频停不下来,某种程度上都得归功于这个功能带来的交互革新。
![]()
从哈佛校园里的一个小网站,到覆盖全球的社交巨头,扎克伯格用了没几年时间。
他凭着对人性的洞察,一次次推出改变行业的功能,把“人渴望被看见”这个简单的需求,做成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但光环之下,争议从未消失。
除了早年的抄袭官司,后来的数据泄露丑闻、涉嫌串通俄罗斯的指控,都让他一次次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
![]()
这些争议到底是巨头成长的必经之路,还是对用户信任的透支?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扎克伯格这个人,确实很难用单纯的“好”或“坏”来定义。
他像个叛逆的天才,敢想敢干,打破了旧的社交规则;但他也带着商人的精明与野心,在争议中不断扩张自己的商业版图。
他约架马斯克的闹剧,偷瞄首富未婚妻的八卦,让他看起来像个不靠谱的“狂人”,可就是这个“狂人”,用一个个看似简单的产品创新,实实在在地改变了几十亿人的沟通方式。
![]()
未来,扎克伯格和他的Meta还会带来什么?那些悬而未决的争议又会如何收场?这些问题没人能给出答案。
但不可否认,这个充满矛盾的“社交狂徒”,已经在互联网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