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三亚某军港里,舷号18的福建舰已经正式交付海军服役,这艘中国首艘装了电磁弹射的航母,刚一亮相就赚足了全球目光。
有意思的是,美媒《EP》6号发了篇报道,说福建舰不是孤身入列,还带着6艘主力舰艇一起服役,凑成了7艘舰艇的编队,总吨位保守算都超18万吨。
![]()
看到这消息我第一反应是去翻官方通报,结果查了一圈发现,只有福建舰服役是板上钉钉的官宣消息。
另外那6艘舰艇,不管是055型驱逐舰还是075型两栖攻击舰,官方压根没提同期入役的事。
本来想顺着美媒的说法多聊两句编队有多厉害,但后来发现没官方背书,还是得客观说说,这些都只能算疑似消息。
![]()
美媒猜测的编队里,每艘舰艇都有专属角色
美媒嘴里的编队阵容其实挺讲究,每艘舰艇放在一起都有各自的活儿要干。
先说说1艘055型驱逐舰和2艘052DM型驱逐舰,这三艘妥妥是福建舰的“带刀护卫”。
![]()
055型驱逐舰的综合战力放在全球都排得上号,承担着舰队防空指挥的活儿。
052DM型都到第四批次改型了,区域防空、反潜这些能力很均衡,这三艘凑在一起,能撑起半径数百公里的防护网。
空中的敌机、海里的潜艇,想靠近福建舰都得先过它们这关,单这三艘驱逐舰的战力,就比不少国家整个驱逐舰支队都强。
![]()
然后是903A型补给舰,这船看着不威风却是远洋行动的“奶妈”,舰队要去远海,总不能半路回头靠岸加油加弹药吧,它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075型两栖攻击舰则专注两栖登陆作战,要是有夺岛或者人道主义救援这类任务,它就能派上大用场。
至于哪艘大型远洋侦察船,美媒没说清型号,这类船一般用来做海洋测绘或者电子侦察,算是编队里的“情报兵”。
![]()
就算美媒的说法不全对,近期集中入列的舰艇也快凑成完整的航母战斗群了,冷战后这么大规模的舰艇集中亮相,在全球海军史上都少见。
其实这些舰艇的搭配能看出明显的作战思路,不是随便凑一起的。
航母负责舰载机起降,驱逐舰负责防护,补给舰负责续航,两栖攻击舰拓展作战场景。
![]()
如此看来,就算不是同期入役,这些舰艇后续搭配行动也能形成很强的战力。
造船业的硬实力,才是舰艇“扎堆”入列的底气
福建舰得以顺遂服役,更有诸多舰艇集中展露英姿,这般盛景背后,是中国造船业坚实支撑。
我平时关注造船领域,很清楚咱们国家造船业的规模和完整度有多厉害,不是我吹,世界最大工业国和造船业国的名号,咱们是实打实凭实力拿到的。
![]()
自2012年至今不过十余载,解放军新入役舰艇总吨位已逾170万吨,此数据乍看抽象,但若进行一番对比,其意义便会清晰直观地呈现出来。
很多国家整个海军的舰艇总吨位,都赶不上咱们这十多年新增的量。
如此惊人速度的达成,得益于完备的供应链体系,造船所需钢材、舰艇搭载的雷达与发动机等核心部件,均实现了自主制造,彰显着强大的技术实力与产业能力。
![]()
不用看别人脸色,自然能加快建造进度,反观美国造船业就差远了,产业都往外移,本土能造大型军舰的船厂没几家。
技术工人也不够用,造艘船周期拉得特别长,就拿福特级航母来说,首舰造了十多年才服役,成本还超了不少,伯克级驱逐舰也常因为供应链问题延误交付。
很显然,美国在海军舰艇更新上已经越来越吃力。
![]()
此前听闻美官方宣称,中国造船业实力超其两百余倍,初时只道是夸大之辞,待深入了解双方产业现状,方觉此说并非无稽之谈。
海军与造船业相辅相成、相互成就,海军对舰艇的需求,引导造船业开展针对性研发改进,而造船业的技术升级,又为海军提供更为先进精良的装备。
福建舰入列服役,堪称中国海军迈向蓝水征程的关键节点,它极大提升了舰载航空兵战力,使我国在海上力量角逐中,不仅追赶上除美国外的对手,更具备了实现超越的雄厚底气。
![]()
而造船业的持续发力,会让更多先进舰艇不断入列,这些舰艇不是为了挑衅谁,而是为了保护咱们的海洋权益,保障海上通道安全。
展望未来,我国海军必将在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征程中,发挥更为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基于实力与担当的笃定前景,毋庸置疑,令人满怀期许。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