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癌,尤其是晚期胃癌,临床治疗手段有限,易产生耐药性,且传统化疗药物往往“敌我不分”,在杀伤肿瘤的同时带来较大毒副作用。在这一背景下,传统中药宝库中的重楼(Paris polyphylla)逐渐进入研究视野。该药材自古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著称,常用于痈肿疔疮等症。现代药理学研究进一步揭示,其核心活性成分——重楼皂苷B(Polyphyllin B, PPB)——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潜力,被誉为“潜藏的天然抗癌宝库”。然而,PPB极差的水溶性与体内靶向性不足,严重限制了其临床转化与应用。如何构建安全高效的递送系统,释放PPB的治疗潜力,成为当前研究的关键挑战。
近日,浙江省肿瘤医院程向东教授和叶足研究员带领团队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期刊上发表题为
Dual-Targeted Biomimetic Nanoparticles for Enhanced Delivery of Polyphyllin B Synergistically Induce Ferroptosis and Immunogenic Cell Death in Gastric Cancer的研究论文。该团队构建了一种双重靶向的仿生纳米递送系统(DBM@PPB NPs),如同为天然抗癌药物重楼皂苷B(PPB)配备了“精确制导系统”和“隐形斗篷”,不仅显著提升其靶向递送效率,还协同激活铁死亡与抗肿瘤免疫应答,为胃癌的中药现代化治疗提供了新方法
![]()
研究团队设计的这种双重靶向仿生纳米递送系统极为精妙:首先利用细胞膜穿透肽修饰的聚合物纳米粒作为内核,高效装载疏水性PPB分子,解决其水溶性难题;随后,将胃癌细胞膜与血小板膜融合后共同包裹于纳米颗粒外层,形成仿生外壳。其中,胃癌细胞膜赋予纳米颗粒“同源靶向”能力,使其精准识别并富集于胃癌组织;而血小板膜则借助血小板的“自我”标记帮助纳米颗粒实现免疫逃逸以延长循环时间,并利用其对肿瘤血管损伤部位的天然趋近性增强药物在肿瘤部位的富集。这种“双膜仿生”结构使DBM@PPB NPs如同特洛伊木马,既能规避机体免疫清除,又可精准定位并浸润肿瘤。
![]()
实验结果显示,该纳米系统在体内外均表现出卓越性能。在胃癌移植瘤模型中,DBM@PPB NPs显示出高度肿瘤靶向性与富集能力。进入肿瘤细胞后,PPB可有效抑制关键抗氧化酶GPX4,引起脂质过氧化物积累,从而强力触发铁死亡。更重要的是,研究首次发现PPB在诱导铁死亡的同时,能促使钙网蛋白等“吃我信号”暴露,并释放高迁移率族蛋白B1等免疫相关分子,明确标志免疫原性细胞死亡的发生。在荷瘤小鼠模型中,DBM@PPB NPs治疗组展现出最强的肿瘤抑制效果,同时显著提升肿瘤内杀伤性T细胞比例,降低免疫抑制性细胞水平,成功重塑肿瘤微环境,并激活系统性抗肿瘤免疫应答。
综上,该研究成功开发了一种新型双重靶向仿生纳米递送系统,巧妙地将传统中药重楼中的PPB抗肿瘤功效与前沿纳米生物技术相结合,不仅攻克了其成药性瓶颈,更通过协同激活“铁死亡-抗肿瘤免疫应答”双通路,实现了对胃癌的“化学-免疫”联合治疗。该策略为中药肿瘤精准治疗提供了全新思路,具有广阔的临床转化前景。未来,探索该递送系统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联用,有望进一步增强抗肿瘤疗效,为胃癌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浙江省肿瘤医院程向东教授、叶足研究员为文章的通讯作者,天津大学博士研究生祖丹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姚俊、这浙江省肿瘤医院的郦骁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课题组成员黄懿行、胡灿、邓明聪、鲍奇美也参与了该研究,为本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本研究的完成还得到了浙江大学医学院诗音副教授的技术指导与帮助。
原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ami.5c13198
制版人:十一
BioArt
Med
Plants
人才招聘
学术合作组织
(*排名不分先后)
![]()
战略合作伙伴
(*排名不分先后)
转载须知
【非原创文章】本文著作权归文章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未经作者的允许禁止转载,作者拥有所有法定权利,违者必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