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膏药猴,很多人都会好奇它们总爱两只抱在一起的模样,难道膏药猴一出生就这样吗?让我们一起了解下,看膏药猴到底为何如此怪行为呢?
![]()
首先是保暖需求。膏药猴大多生活在海拔较高的山林里,昼夜温差大,尤其是冬季,山林间的寒风能穿透毛发。它们的体型不算大,单只猴子的体温容易散失,而两只抱在一起时,身体紧贴能减少热量流失,就像人类冬天互相取暖一样,是最天然的 “保暖神器”。这种抱团行为在幼猴和老年猴身上更常见,因为它们的体温调节能力相对较弱,更需要同伴的 “体温支援”。
![]()
其次是安全感来源。膏药猴的天敌不算少,空中有鹰类,地面有蛇、狐狸等猛兽。在野外环境中,单只猴子警惕天敌的范围有限,很容易陷入危险。两只猴子抱在一起时,能形成 “双重警戒”—— 一只低头觅食或休息时,另一只可以抬头观察周围动静,一旦发现危险,能立刻互相提醒、共同逃跑。对它们来说,“抱团” 就是 “抱团取暖 + 抱团防险”,双重保障让生存概率大大提升。
最后是社交与情感需求。和人类一样,猴子也是群居动物,膏药猴更是典型的 “社交达人”。它们的 “抱抱” 不仅是实用行为,还是重要的社交语言:母猴和幼猴抱在一起,是亲子间的关爱;成年猴子互相拥抱,可能是化解矛盾、巩固群体关系的方式。长期的抱团生活让它们形成了依赖,分开太久会变得焦躁不安,甚至影响食欲,所以 “两只同框” 才成了它们的常态。
![]()
一、寿命之谜:膏药猴的寿命真的更短吗?
很多人会觉得 “总抱团” 的膏药猴可能体质更弱,寿命比正常猴子短,但事实恰恰相反 ——膏药猴的寿命并不低于普通猴子,甚至在同类中属于中等偏上水平。
普通野生猴子的寿命大多在 20-30 年,而膏药猴的野生寿命通常在 25-35 年,人工饲养环境下甚至能达到 40 年左右。这背后的关键,其实和它们 “抱团” 的习性密切相关:
一方面,抱团保暖减少了因低温导致的疾病(比如感冒、关节炎),降低了幼猴和老年猴的死亡率;另一方面,抱团警戒让它们避开天敌的概率更高,受伤的情况更少。除此之外,膏药猴的食性更杂,既能吃果实、树叶,也能吃小型昆虫和鸟蛋,营养摄入更均衡,这也为它们的长寿打下了基础。
可能有人会觉得 “抱团” 显得 “不够独立”,但对膏药猴来说,这是适应环境的聪明选择 —— 大自然从不奖励 “孤独的强者”,而是偏爱 “懂得合作的生存者”。膏药猴用彼此的体温和警惕,换来了更长的寿命和更稳定的族群延续,这正是它们的生存智慧所在。
![]()
二、小总结:抱团不是 “弱点”,是生存的智慧
膏药猴总两只抱在一起,本质是 “保暖 + 防险 + 社交” 的三重需求,是千万年进化中形成的适应策略;而它们的寿命不仅不短,还因为这种抱团习性变得更长。
其实在自然界中,很多动物都有类似的 “合作生存” 行为:企鹅抱团抵御南极的严寒,狼成群结队捕猎,蚂蚁分工合作建设巢穴。膏药猴的 “抱抱” 只是其中一种,却最直观地告诉我们:生存从来不是一个人的战斗,互相依靠、彼此支撑,往往能走得更远。下次再看到膏药猴抱在一起的画面,不用觉得奇怪,那是它们在用心守护彼此的生命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