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沈院士,对热爱物理的我们来说,现在该培养哪些能力?”“中国物理发展与国外相比,还需要在哪方面努力?”昨天,在上海院士风采馆见到我国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沈学础,同济中学的同学们十分激动,聆听沈院士分享自己的治学和研究经历后,踊跃提问,迫切期待从沈院士的回答中找到破解科学密码的金钥匙。而这,正是上海院士风采馆与同济中学联合举办此次“科学家精神的传承与启迪”主题活动的初心。
位于杨浦区的上海院士风采馆是全国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生活工作在杨浦区的院士已经多次来到这里,与杨浦青少年学子面对面。在讲座的一开始,沈院士就以一段激动人心的鼓励点燃了全场:“同学们,你们的母校同济中学有着光荣的历史——中国集成电路的起点,就源于你们前辈的奋斗!”他深情回忆说,中科院技术物理所1958年成立时,100 名同济中学毕业生经过专业培训,成为研究所的核心力量;后来,正是这些同济校友筹建的上海元件五厂,奠定了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根基。
随后,沈院士又以朴实无华的语言,讲述了自己跨越近 70 年的科研人生与家国情怀。从童年时期亲历战乱、目睹日军轰炸,到高考志愿被老师要求填报物理专业由此意外开启光谱研究之路;从跟随院士导师周同庆、谢希德深耕科研,步行10余公里采集天然气、寻找氦气的艰辛起步,到特殊时期坚守科研的执着坚守——一个个具体而生动的故事,让在场听众深刻体会到“科学家精神”并非一个抽象口号,而是真真切切的初心和使命。从半导体高压研究到量子相互作用探索,从红外探测技术突破到电子混沌运动的国际首次发现,沈院士的科研生涯始终与国家需求同频共振。他带领团队研发的高灵敏度探测器件已应用于工业巡检、农业病虫害识别等领域,学生主导的量子红外探测器更搭载卫星守护地球——这些沉甸甸的成就,正是“科研要扎根祖国需要的地方”的生动诠释。
![]()
在交流环节,面对青少年的提问,沈院士耐心解答:“有兴趣就好!物理是非常美的,万有引力的精妙、混沌现象的奇妙,都值得你们探索。”他鼓励同学们保持好奇心,脚踏实地打好基础,同时正视差距:“目前我国还没有本土培养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这需要你们这代人接力奋斗!”
原标题:《感受科学家精神传递科研初心,上海院士风采馆邀请院士与青少年面对面》
栏目编辑:顾莹颖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孙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