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来临港产业园是揭阳发展海洋经济产业集群的重要阵地。揭宣供图
初冬的揭邑大地,项目建设热潮澎湃。绿色石化、海洋经济两大新兴支柱产业聚链成群,强势崛起;服装制鞋、五金机电、食品加工、物流电商、大健康等五大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提质升级,焕发活力。粤东古邑揭阳,正以一场恢宏的产业变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土实践。
锚定“加快打造粤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的目标定位,揭阳按照“三产并举、产业强市,陆海统筹、区域协同”的路径要求,奋发有为,力争通过3年左右时间推动“一化一海五优特”产业集群总规模从6000亿元发展壮大到8000亿元以上,全力建设产业强市、和美揭阳。
链主引领
“一化一海”聚链崛起
揭阳大南海石化工业区内,中国石油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这艘“炼化航母”正引领绿色石化产业集群“舰队”破浪前行。
广东石化项目建设规模为2000万吨/年炼油+260万吨/年芳烃+120万吨/年乙烯,是国内唯一可全部加工劣质重油的炼化基地。以其为“超级链主”,大南海石化工业区重点发展石油加工、化学原料化学制品、化学纤维、橡胶塑料四个主导产业和副产品、卤素两个辅助产业,突出炼化终端产品“就地消纳、隔墙转化”。园区推进延链补链强链,大抓项目招引,吉林石化60万吨/年ABS投产,巨正源、伊斯科、纳塔等化工项目落户建设;东粤化学20万吨/年混合废塑料资源化综合利用示范性项目试生产成功,首创深度化学裂解的颠覆性工艺技术,把低值混合废塑料转化为高附加值新塑料原料,同步启动年产100万吨二期项目,助力揭阳打造全国首个废塑料绿色循环产业基地。随着大项目加快集聚,大南海石化工业区“一超多强”产业格局逐步成形,2025年1—9月工业总产值828.53亿元,“从一滴油到一根丝、从一粒料到一张膜”的绿色石化全产业链正加快形成,有力推动揭阳打造全球一流绿色石化产业基地。
从大南海石化工业区出发,沿着海岸线向东,就来到了惠来临港产业园。依托优质海洋风能资源优势,揭阳加快推动海洋经济产业集群发展,引入国家电投、明阳、蓝水、天顺等海上风电及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国家电投集团揭阳前詹风电有限公司发挥“链长”驱动作用,在揭阳先后投产神泉一、神泉二、神泉一(二期)等3个海上风电项目,累计装机容量突破90万千瓦。依托“风电开发+产业订单”模式,高端海工装备、海洋平台等先进制造业加速聚集,引进亨通、远景能源等产业链头部企业落户,亨通攻克海洋柔性软管“卡脖子”技术并启动扩建海洋能源互联与智慧运维(揭阳)项目,国家电投揭阳海洋牧场项目“龙宫号”下水投运,建有7万吨级与3千吨级通用泊位的揭阳港前詹通用码头暨粤东首个“风电母港”正式对外开放。全市加快实现风机全要素全链条聚集,初步构建起集开发、科研、制造、总装、运维于一体的海上风电全产业链体系。
随着“超级链主”与“链长”的带动效应持续释放,绿色石化产业与蓝色海洋经济成为揭阳新兴产业集群的双翼,有力支撑现代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水平。
园区赋能
“五优特”创新升级
“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中国塑料时尚鞋之都”“中国五金基地市”“中国快递示范城市”“中国中药名城”,一个个响亮的称号构成了揭阳作为广东制造业重要基地的亮丽名片,彰显了揭阳产业基础的深厚、实体经济的活跃。
因应市场需求与产业发展趋势,揭阳突出赋能提质,深入挖掘服装制鞋、五金机电、食品加工、物流电商、大健康等五大优势特色产业潜能,每个县(市、区)聚焦一两个重点产业,通过建好园区、大抓招商、智改数转、科技赋能等一系列措施,引导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集群化迈进,重塑传统产业竞争优势。
揭阳普宁产业园区以“万亩用地,千亿产值”为目标,按国家级标准打造“一主三副园区”,目前数十家企业入驻,超半数投产,且规上企业占比高,产业集聚效应凸显。园区重点引入生物医药和大健康项目,对重点医药项目挂图作战,提供全流程帮办代办,推动项目早落地。揭阳市引导医药产业优化升级,不断扩大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多元化服务供给,进一步释放产业发展潜力,推动全市大健康产业聚集发展。2025年1—3季度揭阳全市大健康产业集群全口径产值354.3亿元,同比增长13.7%。
揭阳高新区集聚了众多服装制鞋、五金机电企业,当地深入开展以商招商、以技引技,填补主要产业链缺失环节。新引进的鑫达新材料项目专注于PVC热稳定剂、阻燃剂等改性新材料的研发与生产,产品直接服务制鞋、小家电等传统产业,有效降低下游企业原料成本。依托揭阳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莞揭科技创新园、莞揭科智园、万洋科技众创城和揭阳高新区临空智造园等已建成或快速推进的核心产业平台,精准支持优势传统产业实施设备更新和智能化改造,打造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和现代服务业等特色主导产业,加快创建国家级高新区。
改革争先
擦亮“揭阳制造”品牌
揭阳经济高质量发展保持向上向好势头,得益于大产业、大项目的拉动,也离不开一系列改革举措的落地见效。揭阳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围绕构建“一化一海五优特”产业集群,大抓产业大抓招商大抓项目,真心实意优服务,真金白银降成本,用心用情帮企业,以改革新成效塑造发展新优势,提振了全市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激发了市场主体创新创造活力,“揭阳制造”品牌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
作为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揭阳市积极争取省级数字化转型奖补资金,聚焦纺织服装、塑胶、五金制造、食品加工等细分产业,着力打造一批“小快轻准”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和产品,带动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依托广东工业大学揭阳校区、榕江实验室等高校与科研院所,突出“绿色石化、先进材料”特色,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与工程化应用,进一步为产业集群提供人才队伍、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
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抓手,揭阳在广东省率先探索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模式,由政府牵头在高校、科研院所与中小微企业之间架起“直通车”,采取“零门槛费+里程碑支付+收入提成”“延期支付”或延后“作价入股”等方式支付许可或转让费,极大降低了企业投入和试错成本。首批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对接签约合作项目20多项,成果转化合作金额500多万元,让科研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有力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
优化软环境的同时,揭阳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与配套,依托粤东“空铁港路”立体交通枢纽地位,发挥“一化一海五优特”产业布局中的物流电商优势,创新发展模式,以“电商+智造”双轮驱动产业升级,加快打造一批服装、五金、食品等特色园、专业镇。
揭西县百欣电商产业园坐落于千年古镇棉湖镇,现已发展成为集电商培训、代运营、直播服务于一体的服务商集群,入驻企业23家,带动全镇727家电商市场主体集聚,并着力培育乡镇电商人才与带货主播,与揭阳构建的“电商—物流—直播”复合型人才体系形成呼应。揭阳“电商+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成效显著,2025年1—9月全市物流电商产业规模达644.86亿元,同比增长11.9%;全市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40.77亿件,同比增长25.35%,在全国城市中位居前列,吸引在外青年返乡创业、乡镇青年在“家门口”就业,产业发展的成果惠及千家万户。
撰文:林捷勇 黄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