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郊回到蓉城,天刚蒙蒙亮。
90年代的清晨带着凉意,早点摊的烟火气挡不住我心里的沉重——张宏远落网时嘶吼的“扶贫项目、挪用资金”,像针一样扎着我。
更棘手的是,省纪委对李健的调查卡了壳,他把所有事都推给了张宏远,关键证据迟迟没找到。
走进《蓉城晚报》,刘栋主任拍着桌子笑道:“小陈,立大功了!张宏远被双规的消息已经公布,今天都已经见报了,社里准备给你记三等功,你小子就偷着乐吧。”
同事们围过来道喜,我勉强笑了笑,突然开口:“刘主任,我想申请去某地采访,听说那儿扶贫项目搞得好,想做系列正面报道。”
90年代这种“歌功颂德”的选题,刘栋没多想就答应了:“好的,我派一辆吉普车给你,明天一早出发,注意安全。”
下班回家收拾行李,我在帆布包里塞进了笔记本、相机和香烟——农村采访,递根烟能拉近距离。
刚歇口气,传呼机突然震动,陌生号码发来警告:“某地水浑,不该查的别碰,小心引火烧身。”
没有署名,只有赤裸裸的威胁。
这反而让我更坚定:某地的扶贫项目,绝对藏着秘密。
第二天一早,吉普车摇摇晃晃驶出蓉城。
90年代的公路坑洼不平,四个多小时后,某地县城映入眼帘——巴掌大的小城,主街两旁是低矮砖房,偶尔有“国营招待所”“供销社”的招牌,农民穿着布鞋赶路,一辆摩托车驶过都能引来围观。
我找了家国营招待所住下,放下行李直奔县扶贫办。
老旧的二层小楼里,烟雾缭绕,扶贫办主任王德福戴着眼镜、穿着中山装,接过我的记者证反复看,眼神闪过一丝慌乱,随即堆起笑:“欢迎记者同志!咱们项目全靠上面关心,周副省长都亲自考察两次了!”
他说得眉飞色舞,可一提到资金、支出、农户收益,就含糊其辞,要么转移话题,要么说“数据在档案室”。
“王主任,带我去看看水库和果园吧。”我打断他。
王德福笑容一僵,赶紧点头:“走!让你看看成果,不辜负周副省长的关心!”
半小时后,山坡前的景象让我起疑:水库堤坝是土和石头简单堆砌的,岸边果树稀稀拉拉、叶子发黄,根本不像“长势喜人”。
“周副省长都夸搞得扎实!”王德福故作得意。
我走近一名正在干活的老农:“老乡,这水库的水够用吗?”
老农看了眼王德福,摇摇头:“不清楚,俺们就是来出工的,赚点工钱。”
王德福赶紧拉我往回走:“天快黑了,山里不安全。”
他的急切让我更纳闷——周副省长两次考察都没发现问题?还是这里本就有他的影子?
回到招待所,县办公室的小李提着水果篮上门:“王主任让我来看看你。”他笑容客气,眼神却在打量房间,我心里警铃大作——他们已经开始“关照”我了。
第二天一早,我背着相机悄悄出了门。
90年代的农村信息闭塞,村民淳朴却怕惹麻烦,走了三个村子,一提扶贫项目,要么摇头不语,要么含糊其辞。
临近中午,偏远村庄的老槐树下,几个老人乘凉。
我递上香烟:“老大爷,我是来采访的记者,想了解一下你们的扶贫款都领到了吗?项目帮到大家了吗?”
沉默半天,一个白发老人叹气:“领到啥哟!就免费给点果树苗,去水库干活给点工钱!”
“水库看着就不结实,去年雨季还差点塌了!”另一个老人接话,“听说花了几十万,顶多值几万块!”
“果园种下去就没人管了!”
话音刚落,一个年轻人跑过来喊:“爹!别乱说话!扶贫办的人来了!”
老人们慌忙起身,王德福带着两个工作人员脸色阴沉地走来:“陈记者,私自跑村里瞎转悠,像什么样子!”
“我有权利了解真实情况。”我镇定地说。
“村民不懂政策,乱嚼舌根!”王德福脸色铁青,“赶紧跟我回县城,不然后果自负!”
他的威胁我没理会,转身就走。
刚出村不远,身后有人喊我,是一个穿着有些洗得发白的蓝衬衫、戴眼镜的年轻人,像个老师,跑得气喘吁吁,手里攥着个布包。
“我叫赵磊,是村里的小学老师,这几天一直跟着你。”他压低声音,打开布包,“这是村民们的举报材料!修水库时,村干部强行搬迁不给补偿,有几个反抗的都被村支书带人打伤了,还有两人被打残了腿!那天发生的事,我刚好用相机悄悄的拍了下来。”
只见照片上的伤者头破血流,被打的两人躺在地上。
那证词上歪扭的字迹、鲜红的手印,看得我怒火中烧。
“这些材料我藏了快一年了,没人敢管。”赵磊红着眼眶,“村里老人说,王德福省上有大人物照着!求你递上去,为咱们老百姓讨一个公道!”
“你放心,我一定办到。”我郑重承诺。
告别赵磊,我就叫司机开车往县城赶。
![]()
回到招待所,推开门,我瞬间愣住了——房间被翻得乱七八糟,行李敞着,相机胶卷不见,笔记本也被撕得粉碎。
他们果然动手了!
我赶紧把贴身的举报材料贴身藏好,趁着夜色离开县城。
吉普车一路向北疾驰,驶出某地地界,我才拿出传呼机给省纪委刘书记秘书发消息:“某地扶贫项目存重大问题,已收集到村民被打压、资金被挪用的实证,恳请派人暗中介入调查。”
发完消息,我关掉传呼机揣进怀里。
这沓材料就是颗炸弹,一旦引爆必然掀起轩然大波。
李健的调查还在僵持,周川副省长与问题项目的关联是无心之失还是另有隐情?而他们省上的“大人物”到底又是谁?
90年代的夜风灌进车窗,带着凉意,可我心里燃着一团火。作为记者,揭露真相是我的使命,不管前方有多危险,我都要一往无前。
这场正义与罪恶的较量,已到关键时刻。
我手里的材料,也许就是撕开所有伪善面具的最锋利的刀。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作者:指间论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