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部以新中国成立前后台湾隐蔽战线斗争为背景,还原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等烈士真实事迹的谍战剧中,吴石将军与其战友们的故事让无数观众为之落泪并开启“溯源”之旅,从福州的吴石故居到北京的福田公墓,悼念的人流自发而至,敬意从屏幕渗入现实。而剧中,吴石与王碧奎之间的相濡以沫、伉俪情深也一样扣人心弦……与烈士朱枫不同,王碧奎并非我们熟悉的戏文里轰轰烈烈的英雄,但她却如暗夜里一盏不灭的烛火,以沉默的陪伴与坚守,照见了一个时代的信仰与深情,也诠释了夫妻之间最动人的模样。在一部波澜暗涌的谍战群像剧中,如何诠释一位既具传统女性风骨又隐含着新时代女性气质的历史人物?近日,演员曾黎接受了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的专访,娓娓道来她与王碧奎的这一次相遇——
![]()
要演好一位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女性,我必须回到她的时代。为此,我潜心研习了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社会风貌,特别是当时女性的穿着与仪态。我觉得,旗袍之下的身姿仪态,是那个时代女性风骨的外在体现,简单地模仿并不能做到形神俱在。各式各样的旗袍,更像是我进入王碧奎世界的一把钥匙,在戏里,无论居家还是外出,我都会身着旗袍,但它的剪裁与面料会随着场合的改变而悄然发生变化:例如,在窦公馆的交际场合,是精致华美的,彰显着次长夫人的身份;而在家中,则回归质朴,象征着凝聚家庭的妻子与母亲。当我穿上旗袍,就仿佛被带回了那个年代,它所带来的不仅是外形的改变,更是对仪态的内在约束——行止坐卧皆需端庄,这种“束缚”身体的记忆,给了我极强的代入感,让我瞬间就能进入角色状态,相信自己就是那个时代的人,从而更好地体会王碧奎那份融于日常的柔韧而坚定。
![]()
在那个常常需要人们牺牲小我的年代,王碧奎的人生轨迹都是以家庭为中心的,而无论境遇如何变迁,她都义无反顾地追随丈夫。超越个人生死的“与而同行”,并不是盲从,而是一种主动的抉择,这恰恰彰显了她骨子里的大气与非凡的勇气。
在颠沛流离的乱世中,王碧奎就像是一个情感缓冲带,她缓解了吴石将军这样的前线工作者的紧张、疲惫,同时,她还是一位温柔的母亲,一直将照顾家庭视为自己的使命。拍戏时,我再次饰演一位母亲,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感觉很特别,他们的身上有一种纯真的能量,而我与“儿子”建成待在一起时总能收获最简单的快乐,于老师和我都很喜欢逗他玩。我们希望这样的互动能让他卸下心防,这样他就可以在表演时将片场当作游乐场,自在地展现他最真实的状态,而我亦是如此。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