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在2025年特斯拉股东大会上的发言(整理+观点精炼),马斯克本人、特斯拉、支持者和质疑者的想法和态度,可窥见一些。
![]()
使命升级
从“加速可持续能源”到“实现可持续的丰裕”
观点
回顾特斯拉引领电动化与可再生能源普及(电动车、动力电池、太阳能,Mdel Y 成为全球销冠)。
新使命:“可持续的丰裕”——在人类需求被满足的同时保留雨林与国家公园等自然之美。
将“实现你能想象的最佳未来”作为产品与组织的北极星。
自动驾驶
特斯拉车辆的“天生可自动驾驶”与用户教育
观点
所有近年生产的特斯拉均具“完全自动驾驶(FSD)能力”的硬件基础,但“外观正常”导致用户常低估其智能。
用“穿靴子的猫”比喻:看似普通,实则“超聪明”;关键在于让用户亲身体验。
销服团队推进“坐到客户身边演示”,一旦试用几天就“离不开”。
FSD v14 使用体验接近“允许发短信开车”(以安全数据为前提逐步放宽目光监测),抓住真实用户需求作为“杀手级应用”入口。
监管推进:欧洲当前连“有监督 FSD”都不被允许,呼吁用户向监管者施压;中国已获部分批准,争取在“二/三月”获得全面批准(按谈话表述)。
自动驾驶
FSD 安全性与 14.x 路线
观点:
数据显示“FSD 行驶里程的安全性显著高于非 FSD”,可望“拯救数百万生命、避免数亿事故”。
14.1 已显著改善;14.2、14.3 将带来“重大变化”。
对 14.3 的期待:用户“基本可以睡一觉,到目的地再醒来”的体验目标(愿景式表述,以安全统计为前提)。
Cyber Cab
专为“无监督 FSD”打造的 Rb-Taxi
观点
Cyber Cab 为“无监督完全自动驾驶”而造:无踏板、无方向盘、无后视镜,目标是“每英里成本最低化”。
生产地“就在这座工厂”,计划“明年四月投产”。
制造系统更像“大规模消费电子”而非传统汽车产线,追求极短节拍时间。
产线节拍目标:先“<10 秒/台”,理论上可达“5 秒/台”;对标 Mdel Y 的“1 分钟/台≈年产 50 万”,Cyber Cab 单线有望达年产 200–300 万,理论上 500 万台/年。
![]()
![]()
Ptimus-1
人形机器人的愿景与规模
观点
ptimus 将成为“史上最大的产品”,潜在规模“远超手机”,每个人都可能想要一个“比R2-D2/C-3P 更好”的个人机器人。
强调“安全第一”,期待“星战式结局而非卡梅隆式末日”,为大规模部署设立伦理与安全基线。
量产目标以“史上最快复杂制造爬坡”为准:先在弗里蒙特建年产 100 万台产线,再到年产 1000 万台;长期不排除年产 1 亿,甚至 10 亿台(“也许在火星”)。
社会影响:ptimus 有潜力“真正消除贫困”并提供“令人难以置信的医疗”;手术精度可超最优秀的人类外科医生。
前瞻设想:以“跟随型约束”替代监禁的更人道方案(机器人跟随阻止再犯),提示治理新范式(幽默而前卫的观点表述)。
Ptimus-2
为什么特斯拉“天选适配”做出 ptimus
观点:
特斯拉本质已是“全球最大机器人公司”(车即“四轮机器人”)。
造人形机器人所需关键要素:电池、功率电子、马达/变速箱、连接、视觉AI、AI 芯片与软件、超大规模车队管理等。
行业三大难点:灵巧“手/前臂”工程、真实世界 AI、规模化制造;特斯拉自评为“唯一同时具备三者”的公司。
Ptimus-3
ptimus 的量产路径、成本与代际路线图
观点:
展示原型产线形态,量产线未来将高度自动化。
当年产达到约 ≥100 万台稳态时,单机制造成本目标“约 2 万美元”(当年计价)。
现状与节奏:当前是 ptimus 2.5;“明年”量产 ptimus3,并称其“像有人穿着机器人服在里面”;ptimus 4 目标“2027 年量产”,ptimus 5 在“2028 年”;形成“年度迭代”节奏,每代显著提升并放大规模。
芯片
特斯拉 AI5/AI6 芯片:为真实世界 AI 与机器人而生
观点:
机器人要“好用”,离不开“低成本、极高能效”的 AI 芯片;AI5 为特斯拉软件栈“专用优化”,非通用芯片。
与 NVIDIA Blackwell 的对比叙述:相近性能下“约1/3 功耗、<10% 成本”(按演讲说法)。
技术路径差异:大量采用“整数推理”,在能效与硅面积上大幅占优;需在训练侧为整数推理做适配(与行业主流浮点训练不同)。
代工布局:TSMC 台湾、三星韩国、TSMC 亚利桑那、TSMC 德州。
演进节奏:AI5 量产后“不到一年”希望切换到 AI6,并“将全部性能指标翻倍”。
乌托邦式未来想象与价值取向
推荐 Iain M. Banks《文化》系列作为“近似埃隆心目中AI+机器人未来”的参考;同时提及 Asimv、Heinlein。
以“可持续丰裕”的乌托邦愿景为价值锚点:技术极大提升物质与服务供给,同时保留自然之美。
AI 与机器人可将全球经济放大 10 倍,甚至 100倍,“没有显而易见的上限”。
对“货币”的前瞻性再定义:未来或以“功率(瓦数)”衡量资源调度能力。
以“拿稳你的特斯拉股票”作情绪化收束,强调对愿景落地的信心。
问答环节
核心问题和作答观点
问:你当年在《总体规划 Part 2》中如何估算出“FSD要获批大概需要60亿英里(约100亿公里)行驶里程”?
属于数量级估算:不会低到10亿公里,也不至于要1000亿公里;最合理的量级是约100亿公里(≈60亿英里)。
问:决定自研AI/车载芯片时,是否预见到AI5不仅用于汽车,还会用于机器人与AI数据中心?
因为瓶颈而自建团队(芯片与AI都从零开始),曾在Hardware 2阶段用NVIDIA,但对方专注服务器而非低成本高能效的车载AI电脑。
招募Jim Keller打造AI3、AI4;AI5曾走错路但已回正轨,将快速推进AI6及后续。
以安全性提升来衡量:AI4可比人类安全高约200%–400%,AI5目标提升到约1000%或更高。
车辆闲置时将其作为分布式AI推理集群,征得车主同意可按月付费(如$100–$200)让车辆“夜间帮你赚钱”。
车队规模或达1亿+,特斯拉最终可能拥有全球最大的AI推理算力。
问:能否把FSD绑定到车主账号而不是车辆(仅在换到全新特斯拉时可转移),以促进升级与忠诚度?
已经做过几次,会“至少再延长一个季度”,之后“走一步看一步”。
问:你们现在现金“军备库”超400亿美元、现金流为正;怎么看比特币?另:是否会加速推出可容纳轮椅的无障碍车型?
就无障碍车型:需要更大的车来兼容轮椅;并非刻意放慢,只是“转动很多只盘子”。
它将改变道路审美、很“科幻”,时间上因明年同时要推进Cyber、ptimus、Semi,无障碍车大致要再等1–2年。
(未对比特币给出实质性答复。)
问:“工厂即产品”;干法正极进展如何?未来产线上ptimus会参与吗?
干法正极比预想更难,但看起来会成功且较湿法有一定成本优势;若时光倒流会选湿法,因为把干法做成高产高可靠的量产极难。
将显著提升特斯拉自有电芯产量,同时也向供应商采购。
认为FSD已解决或“几个月内”可无监管上路,可靠性显著优于人类;但在允许“无需注意力驾驶”前必须确保非常安全。
产能目标(理想值):到“明年年底”整车年化产量约266–270万;到“27年底”约400万;到“28年底”约500万;同时以史无前例速度爬坡ptimus。
问:你称“史上最炸裂的产品演示”是Radster;Funders Series是否都能受邀发布会?
全部Funders Series都会被邀请;这将是“最令人兴奋的发布会”。
谁先拿到车按定金顺序;Radster不属“可持续丰裕”的必要条件,但技术会极致、能鼓舞世界。
问:芯片与电力将是限制因素;会直接投资晶圆厂吗?“terra-factry(半导体级超大工厂)”有多大?
做分布式AI推理需解决供电与散热,100GW已是极大规模(美国总用电约460GW)。
目前已同意“吃下”相关晶圆厂产出的所有芯片,这对TSMC、Samsung堪称“印钞机”,但产能仍不够快。
因此需要自建“非常大的芯片厂”,而且存储与封装也得同步解决。
“terra”级别至少单厂月投片10万片(wafer starts),园区可达10座,长期合计或至月投片100万片。
问:德州工厂能否做一个“Cyber Bull/Lnghrn”艺术装置?
同意,会给工厂做一个Cyber Lnghrn。
问:想做“送出一辆特斯拉”的活动,需要你许可吗?
不需要特斯拉或马斯克的许可;按正常门店流程购买即可赠送。
问:Radster上的黑科技会下放到现有量产车吗?发布时间与量产节奏?
不会下放。Radster 2演示暂定“明年4月1日”(保留玩笑式可否认性),无论成败都会是“史上最刺激的演示”。
量产约在演示后12–18个月,目标约一年左右。
问:市场扩张不仅是南美/巴西,还包括“登月/上火星”;会运送什么?
ptimus与特斯拉车辆将天然契合月球基地与火星城市的建设与运营;Cybertruck也会参与。
载人需有加压座舱;会有新一代月球车/火星车。
问:自动驾驶解锁后或带来通缩;每英里成本目标?何时会让买车不再划算?
看到把每英里成本降到“低于$0.20”的路径(以当年美元计);$0.30–$0.50也具吸引力。
生产率快于货币供给增长会导致通缩。
车队保有量会从当今约20亿辆下降,但总行驶里程会上升,因为出行痛苦下降、出行意愿上升。
问:后稀缺时代金钱角色弱化,与权力关系如何?是否需要“掌权者”让渡权力?
长期看AI会主导而非人类;关键是确保AI“友好”。
问:保险贵且未计入FSD使用;你们会怎么做?会不会与外部(如Lemnade)合作?
特斯拉保险在尽快扩张,但监管极其复杂、逐州不同,“某种程度像个帮派勾当”,推进很难。
将继续扩张;当车辆以“网络车队/机器人出租车”(原文口误“cybercap”)方式运行时,特斯拉会选择自保以部分解决问题。
问:把ptimus训练到“家家户户有用”的程度需要多少算力?与xAI合作会加速吗?
训练算力需求极大;机器人端芯片功耗受限,只能靠大量训练得到高效模型在低功耗上运行。
训练投入最终可能达“数百亿美元”级别。
与xAI合作具加速潜力;但特斯拉与本人有关联公司的协作会有合规复杂度;未来与xAI、SpaceX存在大量合作可能。
问:APP能否支持更多语言(如希伯来语)?
以为已经“支持所有语言”,将确保App覆盖所有语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