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走后,我才看清这六种“亲戚”的真面目,从此不再往来
人走茶凉,这四个字,谁不是在父母离世后才真正尝出滋味?三年前,老王家的天塌了半边,父母在一场大病里前后脚地走了。从前那个热气腾腾、七大姑八大姨挤满屋子的家,一夜之间,安静得能听见灰尘落地的声音。可真正让老王心寒的,不是这突如其来的冷清,而是那些曾经围绕在父母身边的“亲人”,瞬间露出的另一副嘴脸。
![]()
俗话说得好,“树倒猢狲散,这话说得糙,理却不糙。”老王心里那本账,就是从那时候开始,一笔一划记下的。他发现,有六种“亲戚”,不过是寄生在父母这棵大树上的藤蔓,树倒了,他们也该枯萎了。
![]()
**第一种:晴雨表亲戚**
这种亲戚,你的日子就是他们的天气预报。父母在时,老王家就是“晴天”。三婶就是最典型的“预报员”,每周雷打不动来报到,嘴上抹了蜜,手里拎着东西,比亲闺女还亲。可父母一走,老王家立刻变成了“阴雨天”。葬礼上三婶哭得昏天黑地,谁都以为她是真伤心。结果呢?三个月后,老王在镇上碰见她,人家眼神躲闪得跟做了贼似的,一头扎进菜市场人堆里,生怕被逮着。后来风言风语传到老王耳朵里:“老王家现在没主心骨了,我去那儿不是自讨没趣吗?”瞧,这人情,比天气预报变得还快。
![]()
**第二种:秃鹫式近亲**
人刚走,尸骨未寒,有些“近亲”就迫不及待地盘旋上了。大伯和小叔就是最好的例子。父母走后刚满一年,哥俩就结伴上门,屁股还没坐热,眼睛就滴溜溜地在屋里转。话里话外全是试探:“你爸妈那点积蓄,放哪儿了?”“这老宅子的房本,可得收好了。”那眼神,不像是在关心侄子,倒像是在分猎物的秃鹫。老王心里的火“噌”地就上来了,端起茶杯“啪”地一声摔在地上,两人这才灰溜溜地走了。从此,老王明白了,有些亲情,闻起来全是铜臭味。
![]()
**第三种:U盘式远亲**
他们的亲情就像个U盘,用的时候插上,不用了就拔出来,干净利落。平时你家里有事,哪怕住院了,发个朋友圈他们都看不见。可一旦他们家有红白喜事,那消息比火箭还快,一个电话打过来,张口就是“咱们可是一家人啊,你得来撑场面!”前阵子,表姑家的孩子毕业找工作,想托老王找关系,老王只是回了句“最近挺忙”,对方就再没下文了。这种关系,说白了就是“人脉共享”,你对他没用,他就把你格式化。
![]()
**第四种:柠檬精堂亲**
见不得你好,是你的原罪。老王那个堂姐,就是一颗行走的柠檬。以前父母在,她还收敛点。现在好了,每次家庭聚会,她的话都像淬了毒的针:“哟,老王,还穿这件衣服?日子过得挺节俭啊?”“都这把年纪了还单着,是不是眼光太高了?”句句扎心。老王后来想通了,这种人就是靠贬低别人来找存在感。与其去听那些酸话,不如在家看看电视,心里舒坦。
![]()
**第五种:无底洞兄弟**
把你的家当成了他们的备用钱包和免费旅馆。有个八竿子打不着的远房兄弟,隔三差五就来“借”点。“哥,你那套空房子借我住段时间呗?”“哥,手头紧,先支援我点?”老王念着那点血缘关系,有求必应。结果呢?钱借出去,肉包子打狗;房子借出去,弄得乱七八糟。人家觉得理所当然,你一旦拒绝,反倒成了你小气。这种“亲上加亲”,不过是“亲上加债”。
![]()
**第六种:双标侠亲戚**
责任面前,他们是“法外狂徒”;利益面前,他们是“道德标兵”。去年二舅生重病,亲戚们商量着凑钱。到了三伯家,他两手一摊:“咱是表亲,这亲情是有限的,意思意思就行。”可轮到老王,三舅却理直气壮:“你爸妈走了,你就是家里的顶梁柱,这钱,你家得出一大半!”老王当时就笑了,这双重标准玩得可真溜。他当场把钱按规矩给了,心里也彻底把这门亲给“清零”了。
![]()
经历了这些,老王才算活通透了。父母在,家是一个港湾,亲情是船,都停泊在那里。父母不在,港湾没了,那些船自然就驶向了别的码头。他现在给自己立了规矩:圈子变小,心变静,把时间和精力留给真正关心自己的人。
![]()
生活就像一次大扫除,你得把那些没用的、占地方的、让你心烦的垃圾都清理出去,才能给真正珍贵的东西腾出地方。那些虚情假意的“亲人”,就是该被扫进历史尘埃的垃圾。
所以,当你也遇到这些“假亲戚”时,还会犹豫吗?是该放手,给自己一片清净,还是继续在那些虚情假意里消耗自己?答案,其实早就写在你心里了。
以上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和借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