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曾经是储户最信任的金融部门,钱存在银行绝对最安全。但是这一定是建立在银行合法守规经营的基础上,这样服务客户,才能为储户的存款守住安全的底线。金融监管部门银保监会近些年颁布了不少的合规法规,但是伴随着竞争,有时候银行网点真的就没有守住底线,如果储户又得不到公道,该如何办呢?
![]()
储户被电信诈骗了,可以找银行索赔吗?法院判例讲清楚了
天津的一位大娘遭受电信诈骗,损失130余万元。骗子让他去银行开设一张新的银行卡,并且将钱全部放在这张卡内之后,又办理了电子银行和密码支付器。通过密码支付器,骗取生成的随机密码转账成功。大娘受当受骗后,想来想去觉得银行好像没有尽到保护她存款的责任,于是到法院告了银行。
法院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在银行给大娘开设新的银行卡时,没有按照央行的相关规定,没有与存款人签订协议,约定非柜面渠道转账的日累计限额、笔数和年累计限额等。同时他们也没有在银行卡内设定每日的对外支付限额。虽然领取电子密码器有签字,但是也没有做重点告知,没有对重要金融媒介进行安全使用的重点提示。最后判决银行赔偿20%的受骗损失。
这个判例确实是非常棒,值得很多遭受电信诈骗的受害人参考。如果银行对于开设储蓄卡、取款和转账业务等,没有做到规范合理的处理流程,就得承担责任。银行做事不专业,那么有可能就要给电信诈骗者赔付部分损失。如果银行各个部门严把关口,有可能会有效防止被诈骗,所以法院的判决案例是非常有意义的。
![]()
银行的专业性和合规性确实需要跟进,现在民众去银行开设新的卡,专业的银行管的多么严啊!不但按照商业银行法,还有各种反洗钱规定,一开始将每日转账的余额设的非常之低,开卡的目的也问得非常清楚,就是担心被电诈分子利用,或者被电诈欺骗。而这家银行管理如此之松懈,真的是前所未闻。
储户网点办理存款,结果损失千万本金,5年没有被赔偿为什么?
5年前,就在柳林县某银行网点营业厅内发生着57起同样的骗局,三名假冒银行网点工作人员的业务员,将存款人本应该存到银行的钱转入了所谓的理财产品账户,开展了所谓的银行理财业务,最终共损失1,180万元。
![]()
2022年金融监管的调查结论是,“无证据可以证明三人以银行名义开展活动,无证据证明举报人购买的保理产品与银行有关联”。也就是。欺诈犯罪发生的所在银行营业网点没有任何责任,不需要承担赔偿。
57名受害者,三名假银行工作人员,时间跨度近一年如果说银行所在网点营业厅的工作人员都不知情,这肯定是无人肯信。原银保监会的调查结论确实不太能让人信服,山西吕梁柳林县当地政府新组成调查组,已重新开始调查。我们可以想象,在银行网点的营业场所内,有三人在针对银行的客户展开所谓理财产品的营销,银行的工作人员以及保安等等,难道真不知道吗?
他们会容许这样的人在营业场所活动吗?就如同自己家是卖肉的,突然肉摊前另外一个卖肉的截住自己的客户,你会允许吗?而且监管早已经规定银行营业场所内不允许非银行人员开展任何形式的理财活动,也就是说,商业银行如果这样做是坚决违规的。
其实一方面建议新的调查组调查,另一方面建议客户去法院起诉,在这种侵犯金融消费者权益的诉讼中,银行承担的是倒置举证的责任。也就是说银行拿不出证据其无责,那么就合理推断,他有责任,他必须要承担责任,就必须要非常受损的客户损失。希望最后客户能得到公平的对待!
金融机构要守住自己的职业底线,否则真的会永远损失自己的客户。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